近期,國內汽車市場迎來了一則重要消息:多個省市相繼宣布將暫停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業務的申請受理。這一變動,無疑給正處于傳統銷售淡季的車市增添了一絲涼意。
具體而言,河南省鄭州市率先于6月10日發布通知,明確將于2025年6月18日0時起,暫停受理汽車置換補貼的申請。緊隨其后,洛陽和許昌兩地也相繼發布了類似公告,公布了補貼業務申請的截止時間。洛陽將于2026年6月12日24時停止受理,而許昌則選擇在6月13日中午12時關閉申請入口。這一系列舉措,標志著部分地區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即將進入暫停期。
在河南省的這些城市之前,重慶市已經于5月底結束了以舊換新補貼的申請。盡管官方透露第二階段補貼政策將在6月出臺,但市場猜測新一輪補貼標準可能有所調整。據當地汽車銷售推測,新的補貼標準可能會按照購車開票價的8%進行補貼,新能源車補貼上限為1.5萬元,燃油車補貼上限為1.3萬元。這一調整,相較于之前固定的補貼額度,更加靈活且與購車價格掛鉤。
汽車置換補貼政策自實施以來,一直是刺激國內汽車市場增長的重要手段。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五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達到1.1億元,其中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高達412萬份。5月份,以舊換新申請量更是達到123萬輛,占當月私家車零售規模的近70%。由此可見,增換購已成為推動汽車市場增長的主導力量。
然而,隨著部分地方城市汽車置換補貼政策的暫停,車市即將步入更為嚴峻的競爭環境。為了趕上補貼政策的末班車,部分地區城市有望迎來促銷“小高峰”。同時,國內多家車企也在近期推出了新一輪的補貼和促銷活動,以應對市場變化。據統計,5月中下旬以來,已有超過10家汽車品牌宣布降價。
盡管面臨補貼暫停的挑戰,但車市并未失去信心。根據乘聯會最新發布的數據,6月1日至8日期間,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到34.3萬輛,同比保持正增長,新能源市場更是實現了同環比雙雙正增長。這一數據為消費市場注入了一定的信心,表明車市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城市暫停補貼發放,也與整治市場亂象有關。近年來,“零公里二手車”亂象頻發,部分不良商家利用補貼政策牟利,將新車偽裝成二手車以賺取補貼差價。這一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因此,整治車市亂象、保障消費者權益成為當務之急。
盡管目前部分城市尚未明確新一輪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的開啟時間,但考慮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和市場需求,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延續已成為業界共識。在補貼政策的強化下,今年下半年車市有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