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的下降引發了公眾對車輛品質的廣泛討論。車企普遍希望避免陷入“價格戰”的漩渦,然而現實卻迫使它們不得不參與其中。為了深入理解這一現象,央視新聞《新聞1+1》節目邀請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進行深度解讀。
董揚指出,汽車作為一種高價值的耐用消費品,并非價格越低就越好。他強調,汽車的使用壽命長達數年甚至更久,因此對產品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車企還需要為車輛提供長期的保養、維護和維修服務。如果車企因過度競爭而倒閉,將導致后期無人維修的問題,給消費者帶來極大不便。
關于“價格戰”的危害,董揚表示,當車企以遠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車輛時,它們往往會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來降低成本。這包括使用劣質材料、削減研發費用以及占用供應商和銷售商的資金等。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談及造成“價格戰”現狀的原因,董揚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仍然沿用著過去落后追趕先進時的思維方式來看待競爭。他指出,過去我們強調發展是硬道理,但現在必須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才是硬道理。車企應該從長遠角度出發,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提升,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利益。
對于如何實現良性競爭,董揚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汽車產業已經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未來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以及自動駕駛等新技術不斷涌現的背景下,車企應該將重心放在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同時,他們還應該注重提升服務質量,利用互聯網手段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
董揚強調,服務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競爭的主題。車企應該從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出發,將心思放在產品開發和提升服務質量上。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