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評測界享有盛譽的杰哥,擁有長達十五年的行業經驗,親手拆解過上百臺車輛電機。近期,他頻繁被粉絲問及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插混技術明明更為先進,為何在30萬以上價位段,銷量卻不及增程車型?”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杰哥決定深入剖析這一市場現象。
從數據層面來看,插混車型似乎占據絕對優勢。2025年1月,插混車型銷量高達29.8萬輛,同比增長51.3%;相比之下,增程車型僅售出7.3萬輛,銷量同比下滑11.3%。然而,當目光聚焦于30萬以上價位段時,劇情卻出現了反轉。理想L9單月銷量破萬,問界M9上市僅三個月訂單已排至次年,增程車型在這一細分市場大放異彩。
插混車型以其復雜的技術架構(串并聯+直驅)和高效的能耗表現(高速油耗較增程低15-20%)自詡為技術派。而增程車型則因“油→電→驅”的能量轉換路徑,被戲稱為“脫褲子放電”,能量損耗高達20%。盡管技術上看似插混完勝,但消費者卻用實際行動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那么,中產階層消費者究竟在追求什么?增程車型為何能夠撓到他們的癢處?首先,增程車型提供了“開起來像電車,用起來像油車”的魔幻體驗。一位理想L8車主表示:“接客戶時純電模式絲滑安靜,跑長途加油三分鐘滿血復活,面子和里子全有了!”增程車型全程電驅的特性,徹底消除了頓挫感,而插混車型在發動機介入時仍保留有燃油車的抖動感。
對于中高端用戶而言,省心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省油。增程車型憑借超長純電續航(如小鵬G01突破400公里)、補能自由度(沒電可加油應急)以及豐富的舒適性配置(如理想L9標配冰箱彩電、問界M9首發投影大燈),成功碾壓了技術參數。某車企工程師私下透露:“插混變速箱研發投入巨大,但用戶只覺得換擋不如電車順滑。”
增程車型還善于利用情懷營銷,將用戶場景營銷發揮到極致。例如,理想將“家庭旗艦SUV”概念深入人心;問界則綁定華為鴻蒙系統,吸引了大量科技愛好者的關注。相比之下,傳統車企插混車型仍在講“熱效率40%”等枯燥技術參數,難以吸引消費者眼球。
然而,插混車型并未坐以待斃。近年來,插混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比亞迪DM 5.0實測饋電油耗低至2.9L/100km,滿電滿電續航高達2100公里;吉利雷神混動高速直驅能耗損失僅5%,有效解決了增程車型高速油耗高的問題。同時,插混車型也在努力提升換擋細膩度,以逼近電車的駕駛體驗。
在價格戰方面,插混車型也開始放下身段,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消費者。插混車型還在不斷探索新的技術路徑,以進一步提升系統效率和駕駛體驗。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增程和插混兩大陣營都在不斷推陳出新,以爭奪混動市場的標桿地位。增程派押注電池革命,希望通過超級增混電池等技術突破,進一步延長純電續航并縮短補能時間。而插混派則死磕系統效率,力求在全場景下碾壓燃油車。
在這場混動市場的較量中,沒有絕對的勝負之分。消費者在選擇車型時,更多地是基于個人需求和喜好進行權衡。無論是追求技術先進性的插混車型,還是注重實用性和舒適性的增程車型,都有各自的市場空間和忠實擁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