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載人航天、深空探測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彰顯了國家的科技實力,也激發了公眾對科技旅游的濃厚興趣。海南、甘肅、安徽等地紛紛依托本地科技資源,推出新穎有趣的科技旅游項目,將科技“流量”轉化為文旅“增量”。
在海南文昌,一個全新的航天觀禮平臺——瑤光火箭觀禮平臺,成為了游客近距離感受火箭發射魅力的熱門去處。該平臺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僅約6公里,5月20日正式投入運營當天,就迎來了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的震撼發射。夜幕降臨,火箭的火焰劃破天際,游客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一難忘瞬間,四年級小學生延鈺菲激動地表示:“很興奮、很震撼,感覺一伸手就能‘抓’到火箭。”
瑤光火箭觀禮平臺不僅提供火箭發射的觀禮服務,還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航天主題活動,如“時空膠囊計劃”、“元宇宙星空音樂會”等,旨在擴大科普范圍,讓更多游客能夠參與并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該平臺還積極回饋當地社區,向周邊村莊提供贈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在甘肅金昌,火星1號基地以其獨特的火星模擬環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該基地位于紅巖戈壁之中,地形地貌與火星高度相似,游客可以在這里通過模擬設備體驗火箭升空、手控交會對接等項目,還能在火星模擬生存體驗中心了解水培植物如何在火星環境中成長。從遼寧沈陽特意趕來的學生張召鵬對這里贊不絕口:“這里設置的場景在別處從來沒有見過。”
火星1號基地采用“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的運營模式,游客可以化身火星居民,選取科研人員、工程師等角色身份,進行職業任務挑戰,加深對火星生活的了解。基地還定期舉辦科技音樂節、科普活動、科幻主題沙龍等,內容緊跟科技發展熱點,滿足了年輕群體對社交分享、深度體驗、學習知識的需求。
在安徽合肥,被譽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為了科普旅游的亮點。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南校的10名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這一大科學裝置,了解了模擬太陽核聚變過程的知識。參觀結束后,孩子們還在合肥現代科技館觀看了紀錄片,了解了著名物理學家葛庭燧的科研事跡,激發了他們投身科研事業的熱情。
合肥物質院依托集聚的科研資源,設計了適合全年齡段的科學教育課程,并開發了“科學家與你面對面”、“科技館奇妙夜”等品牌活動。合肥市相關部門也積極培育科創科普游基地,串起多條科創科普研學線路,將企業和場館化身為“行走的課堂”,為公眾提供了更多了解科技、親近科技的機會。
科技旅游不僅讓游客在游玩中增長了知識,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未來,隨著更多科技旅游項目的推出和完善,相信會有更多游客能夠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樂趣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