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亞迪成為了汽車行業的焦點,尤其是其推出的22款新車大補貼活動,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海鷗等車型在補貼后的價格下探至5萬元區間,最高降價幅度超過5萬元,被譽為2025年汽車市場上的一次重大降價行動,充分展現了比亞迪“全面覆蓋”的市場策略。部分競爭對手迅速響應,紛紛調整價格策略以應對。
然而,市場中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些車企選擇沉默,而另一些則散布比亞迪“崩潰論”,稱其債務規模龐大、資不抵債,甚至指責其“惡意降價”將受到嚴厲懲罰。面對這些言論,消費者表現得更為理性。比亞迪新車降價后,展廳客流量激增,新車訂單也隨之顯著增長。
回顧歷史,比亞迪的大規模降價并非首次。去年,比亞迪就通過推出冠軍版車型實現了加量不加價,同樣引發了“崩潰論”的猜測。然而,比亞迪2024年的銷量突破400萬輛,凈利潤達到402.54億元,同比增長34%,用實際行動回應了所有質疑。
此次降價正值某車企老總提出“車圈恒大”概念之際,比亞迪因其規模和市場表現成為輿論的焦點。盡管市場上關于比亞迪債務危機的傳言四起,但實際上,比亞迪一季度的負債率約為70%,低于國內一些同行,且有息負債率僅為5%,處于行業中等偏下水平。更重要的是,盡管面臨高負債,但尚未有債權人公開討債,這與其他面臨財務困境的車企形成鮮明對比。
分析人士認為,比亞迪此次降價背后可能有著更深遠的戰略考量??紤]到比亞迪近期在快充技術上的突破,如兆瓦閃充技術的發布和國內4000座閃充站的建設,此次降價很可能是在為新一代適配兆瓦閃充技術的車型清理庫存。目前,僅有唐L EV和漢L EV兩款車型能夠適配該技術,而這兩款車型定位于中高端市場,對于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而言,價格仍有一定門檻。
比亞迪還被傳將對插混車型進行技術升級,提升純電行駛里程和充電功率。據稱,升級后的插混車型純電續航里程將提高60%,直流充電功率可達150kW。這意味著在保持低虧電油耗的同時,比亞迪插混車型將更加接近純電動車的續航和充電體驗。因此,現有車型的去庫存加速,為新技術車型的上市鋪平道路。
對于消費者而言,現在購買比亞迪車型無疑是一個劃算的選擇。隨著新技術的引入和車型升級,未來比亞迪車型的價格可能會有所上漲。因此,抓住當前的降價機會,消費者可以避免被未來可能的漲價所“背刺”。但請注意,以上分析僅基于現有信息的合理推測,不作為購買決策的直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