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通過微博發表了一篇詳盡的長文,針對市場對比亞迪財務狀況的質疑進行了有力回應。他通過對比分析國內外多家車企的財務數據,從資產負債率、總負債、有息負債以及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等多個維度,深入剖析了中國主流車企的負債情況。
李云飛指出,市場對比亞迪70%的資產負債率表示擔憂,認為這一比例過高且存在風險。然而,他通過對比發現,全球多家知名車企的資產負債率同樣居高不下,如福特汽車為84%,通用汽車為76%,蘋果更是高達80%,波音公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02%。在國內,吉利汽車和賽力斯的資產負債率也分別達到了68%和76%。這些數據表明,比亞迪的資產負債率在全球范圍內并不算高。
進一步分析顯示,全球主流車企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超過60%,其中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持續保持高位,而特斯拉則以其40%的資產負債率成為最低者。相比之下,國內乘用車車企整體的資產負債率與國際車企相近,并且近年來呈現持續下行的趨勢。已披露一季報的國內主流車企,其資產負債率均低于80%。
在總負債方面,2024年全球主流車企中,有7家的總負債超過萬億元大關。大眾汽車的總負債更是高達3.37萬億元,豐田汽車也達到了2.7萬億元,寶馬和奔馳均超過1.3萬億元。相比之下,國內主流車企的負債規模明顯較小,上汽集團作為負債最高的國內車企,其總負債也僅為6104億元。
對于有息負債這一更能反映企業真實債務壓力的指標,國內主流車企同樣表現出色。2024年,全球主流車企中,除了特斯拉外,其余9家的有息負債均超過1000億元,且8家的有息負債占比超過50%。而國內主流車企的有息負債規模均未超過1000億元,有息負債占比也未超過25%,遠低于全球主流車企。
應付賬款周轉天數也是衡量企業財務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據wind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制造上市公司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126.86天。比亞迪和吉利控股向上游供應商付款的平均周期均為127天,長城汽車為163天,蔚來則為195天。這表明,國內主流車企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同樣表現出色。
從今年一季度的財務數據來看,國內車企的業績呈現分化態勢。比亞迪、吉利控股和理想汽車均實現了營收、凈利潤和銷量三個指標的同比增長;而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和江淮汽車則出現下滑或由盈轉虧。上汽集團止住了業績下滑的趨勢,營收同比下降2%,但銷量與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的銷量與營收翻倍,凈虧損也大幅收窄。
在研發投入方面,國內車企同樣不遺余力。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的研發費用高達142.2億元,同比增長34%,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標桿企業;吉利控股的研發費用為65.6億元,同比增長12%。這些投入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實力,也為未來的市場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