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潮流中,一個名為Labubu的虛構角色悄然崛起,成為近期無可爭議的頂流明星。
Labubu,這個由泡泡瑪特與香港藝術家龍家升聯手創造的盲盒角色,靈感源自精靈概念,以其標志性的九顆牙齒、獨特的“賤萌”表情,以及善良的天性設計,迅速捕獲了大眾的心。在女星Lisa的帶動下,Labubu以其鮮明的反差萌特性,成功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熱潮。
這股熱潮的火爆程度令人咋舌。泰國旅游局甚至授予了Labubu“神奇泰國體驗官”的稱號;在英國,黃牛為了爭奪Labubu盲盒大打出手,導致場面失控,泡泡瑪特不得不暫停在英國的銷售。今年四月發行的第三代Labubu更是在全球范圍內陷入斷貨危機,“一娃難求”成為常態。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玩具商迅速反應,推出了所謂的“祖國版Labubu”盲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連這些“盜版”Labubu都一度供不應求。坊間甚至流傳著“只要沾上了Labubu元素,根本不愁賣”的說法。
廣東中山的一家玩具廠,正是這股熱潮中的受益者之一。小宇,這家玩具廠的員工,近半年來幾乎每天都在忙碌地對接線上客戶。他開玩笑說:“每天一睜眼,就開始回復大家‘多少錢’‘怎么賣’‘還有沒有貨’,只要回復有貨,錢就嘩嘩地來。”
從去年開始,隨著Labubu在海外市場的火爆斷貨,小宇所在的公司接到了大量海外定制“祖國版Labubu盲盒”的訂單。這些成本價僅幾塊錢的盲盒,經海運公司送往國外后,售價可達20美元以上,還經常供不應求。
這股熱潮不僅席卷了海外市場,也迅速蔓延至國內市場。年初,Labubu正品在國內門店斷供,二級市場價格飆升數倍。嗅覺敏銳的商家紛紛轉向貨源充足的“祖國版Labubu”。在杭州做潮玩拆盒主播的秋秋,也從四月開始改拆祖國版Labubu。她在直播間里標價一個盲盒39.9元,盡管有些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但仍然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歡迎。
義烏的玩具買手王晨也抓住了這一商機。從去年11月起,他發現義烏商貿城有玩具檔口陸續出現Labubu陳列,甚至催生了多家“祖國版”專賣店。他開始做祖國版Labubu代購,高峰期單日能以58元的單價售出近四十個盲盒。
面對Labubu正版玩偶供不應求的局面,除了投身“祖國版Labubu”的生產和銷售,商家們還將目光投向了Labubu的“改造”產品。改娃師夏夏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原本只是手工愛好者,因抽不到心儀的Labubu角色,嘗試自主改造,并將作品分享至網絡,意外收獲了大批粉絲求“改娃”,從此開啟了職業改娃生涯。
在夏夏看來,這股改造熱潮的核心驅動力正是當下風靡的“改娃熱”。玩家通過手工改造賦予玩偶獨特外觀與故事性,滿足了個性化需求。如今,夏夏改造一只Labubu耗時約4小時,收費300元左右,即便如此,訂單已排到六月。
除了玩偶本身,Labubu的周邊產品也大熱。秋秋的直播間售賣Labubu相關的配飾,如進價僅幾毛錢的Labubu配飾眼鏡,在店鋪能賣到10元,利潤高達500%。義烏的商家張敏經營的玩具店鋪中,除Labubu玩偶外,還有Labubu元素的包包、手套、筆袋、手表等產品,每天都吸引著大量跨境電商的年輕人前來選貨。
然而,隨著Labubu的熱潮持續升溫,質疑聲也隨之而來。作為工業流水線產物,Labubu的生產成本有限,卻走起了高溢價路線。這使得泡泡瑪特陷入了兩難境地:刻意斷貨會助長黃牛炒作之風,大量鋪貨則會嚴重沖擊二級市場價格,損害IP的長期價值。
面對這一困境,泡泡瑪特只能不斷推陳出新,加大營銷投入,強化IP敘事。同時,依靠“祖國版Labubu”賺得盆滿缽滿的商家們也在期待著下一個“超級IP”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