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與交通體系重構的大潮中,一個嶄新的萬億級市場正在迅速崛起——零碳交通。這一領域的焦點,近日因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港交所的亮相而更加引人注目。他不僅宣布了公司H股的成功上市,更將目光投向了換電生態這一廣闊藍海,視其為撬動整個能源生態系統轉型的關鍵。
曾毓群在面向全球投資者的演講中頻繁提及“換電”,強調當前全球交通體系正處于深刻變革之中,換電生態正迎來爆發期。寧德時代對換電領域的重視,遠非僅僅將其看作一種電池補能技術,而是將其視為推動能源生態系統轉型的戰略性入口。
在全球能源版圖和交通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重型卡車這一曾經的能源轉型“硬骨頭”,正成為寧德時代等企業的重點布局領域。盡管曾一度因高能耗、高排放而步履維艱,但新能源重卡近年來卻展現出驚人的增長潛力。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新能源重卡銷量約8.2萬輛,市場滲透率突破10%,達到13.61%。而今年第一季度,銷量更是飆升至3萬輛,同比增長200%。按照這一趨勢,重卡新能源滲透率有望在今年超過20%的關鍵節點。曾毓群甚至更為樂觀地預測,未來三年內新能源重卡滲透率將超過50%。
新能源重卡行業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多重因素的驅動,其中換電模式的興起成為關鍵。隨著換電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換電網絡的逐步擴大,一場圍繞重卡新能源化的變革已悄然展開,構建起一個連接交通、能源與制造的新興市場。
重卡為何必須走向新能源化?答案隱藏在幾組令人矚目的數據中。高昂的燃油成本和緊迫的減碳壓力,使得重卡運輸業成為降本增效的關鍵領域。重卡運輸成本約占物流總成本的35%,其中燃料成本占比超過30%。因此,新能源重卡成為降低物流成本的“勝負手”。
同時,國家“雙碳”戰略的剛性約束也促使重卡運輸業加快轉型。重卡雖然僅占汽車保有量的約3%,但其碳排放量卻高達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7%,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8.1%中交通領域排放的半壁江山。在減碳目標的壓力下,重卡運輸業的轉型已成為必然選擇。
經濟性是驅動市場主體選擇新能源重卡的直接動力。對于物流公司、車隊和個體司機而言,重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是核心考量因素。新能源重卡在年均能耗費用上有顯著下降,電動重卡的年均能耗費用能下降至傳統燃油重卡的一半左右。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持續迭代和規模化生產效應的顯現,電動重卡的經濟性日益凸顯。
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換電模式憑借其“5分鐘補能、車電分離、資產輕量化”的特性,迅速成為重卡電動化的“破局者”。寧德時代等企業通過“車電分離”模式降低用戶購車門檻,推動重卡電動化進程。
底盤換電技術的出現,更是為電動重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底盤換電方案將電池包集成在車輛底盤框架內部,提高了行駛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通過標準化電池和換電站的建設,實現了不同品牌、不同車型之間的兼容互換,大大降低了研發和運營成本。
寧德時代旗下的騏驥換電是深耕重卡底盤換電技術路線的代表。騏驥換電CEO楊峻表示,采用底盤換電的重卡,單公里比油車節省0.62元,一年就多掙6萬。而且電價穩定,不會受到氣價波動的困擾。寧德時代還推出了標準化電池+換電站、干線站網布局以及保險金融方案等組合拳,進一步降低了用戶的決策門檻。
在山西大同等地,寧德時代還將風光資源與換電網絡有機結合,打造了重卡制造、運營、充電全鏈條的綠電覆蓋模式。這種“交通-能源”融合的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更成為國家“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轉型的典型示范。
寧德時代正以換電為支點,撬動起一個橫跨能源、交通、制造的萬億級生態棋局。其布局換電領域的決心和實力,已遠遠超越了一個電池供應商的角色,成為推動全球低碳轉型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