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動力蓄電池的安全議題日益凸顯其重要性。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頒布了《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這一強制性國家標準,該標準預定于明年7月1日正式生效。此番新國標的出臺,因其將“不起火、不爆炸”設定為動力電池的強制性安全標準,而被廣泛視為動力電池安全領域的里程碑式規定。
與2020版國標相比,新國標在動力電池的安全測試方面實現了全面升級。它不僅覆蓋了7項單體試驗和17項電池包或系統試驗,還新增了多項嚴苛的測試項目,包括電池底部撞擊測試、快充循環后的安全測試以及熱擴散測試等。這些新增的測試項目,旨在全方位提升動力電池在機械安全、電氣安全以及熱安全等方面的性能,確保電池在碰撞、擠壓、高溫等極端條件下的安全表現。
新國標的核心要求,在于通過提升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能,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可靠的安全保障。其中,熱擴散測試是尤為關鍵的一環。該測試模擬電池包中單個電芯發生熱失控后,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要求整個電池系統在此過程中不起火、不爆炸。為實現這一目標,新國標規定了針刺、內部加熱或外部加熱等多種試驗方法。
在電池包的針刺試驗中,一根5毫米的鋼針以每秒1毫米的速度緩緩刺向目標電芯。當電芯被刺破后,電池包瞬間冒出白煙,電芯溫度急劇上升。據專業人士介紹,被刺電池的溫度可升至300℃左右,電芯內部溫度甚至可達1000℃。然而,新國標要求,即使在這樣的極端條件下,電池系統也必須保持不起火、不爆炸。
除了熱擴散測試外,新國標還增加了底部撞擊測試和快充循環后的安全測試。底部撞擊測試模擬車輛行駛中可能遭遇的底部剮蹭情況,要求電池包在受到一定能量的撞擊后,仍能保持良好的防護能力。而快充循環后的安全測試,則針對快速充電技術的普及,要求電池在經歷多次快充循環后,仍能在外部短路測試中保持不起火、不爆炸。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還需通過模擬碰撞、火燒、浸水等多重極限考驗,才能順利下線裝車。這些測試項目旨在確保電池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的安全性能,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安心的用車體驗。
對于新國標的出臺,行業專家表示,雖然這對動力電池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但同時也將推動整個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隨著新國標的實施,那些具備技術優勢、愿意投入研發的企業將脫穎而出,形成“強者恒強”的市場格局。由于電池安全性能的提升,保險公司可能會降低相關險種的費率,進一步減輕消費者的購車和使用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國標將于明年7月1日正式實施,但已有不少企業提前進行了技術儲備,采用了更高安全標準的電池。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無需過于擔心電池安全問題。現行國標已能保障車輛的基本安全,而新國標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的整體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