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蘋果iPhone在美國市場可能遭遇的關稅挑戰(zhàn),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在印度組裝的iPhone若出口至美國,也可能面臨高額關稅的背景下,蘋果公司正面臨艱難抉擇。要么承擔關稅,要么將iPhone的生產(chǎn)轉移至美國。
然而,根據(jù)多家外媒的報道和分析師、投行的觀點,普遍認為在當前關稅水平下,蘋果選擇承擔關稅可能是更為明智的決定。將iPhone的生產(chǎn)線轉移到美國,不僅成本會大幅增加,還將面臨更多挑戰(zhàn)。
對于蘋果如何應對美國的關稅問題,有投行預測,蘋果可能會提高iPhone在全球市場的銷售價格,以此來抵消美國市場的不利影響。據(jù)投行估計,基于當前的稅率,蘋果可能會將iPhone的全球售價上調(diào)4%至6%,以提升在非美國市場的利潤水平,從而平衡美國市場的利潤下滑。
盡管這一漲價預期并未考慮價格上漲對需求的影響,但投行認為,在全球范圍內(nèi)適度上調(diào)價格對蘋果而言,影響相對較小。特別是考慮到美國市場是蘋果的最大市場,若將美國市場的關稅成本完全轉嫁到售價上,將導致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影響市場需求。
此前有外媒報道指出,iPhone在美國的用戶數(shù)量超過1.2億,年出貨量超過6000萬部。若將關稅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勢必會對美國市場的需求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面臨關稅壓力的不只是蘋果,所有消費者和企業(yè)都受到了關稅成本增加的影響,各類商品的需求都面臨壓力。在多種商品都可能因關稅而大幅提價的情況下,投行認為,如果蘋果僅將價格上漲控制在4%至6%的范圍內(nèi),美國市場的需求可能不會受到太大沖擊。
至于將iPhone的生產(chǎn)轉移至美國,投行指出,這將導致生產(chǎn)成本大幅增加。以iPhone 16 Pro為例,在美國組裝的成本可能會上漲35%,同時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進口也將面臨關稅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