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的一則警示函,將眾泰汽車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警示函指出,眾泰汽車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特別是其對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財務數據的更正,揭示了此前報告的財務信息存在不準確性。
據監管局通報,眾泰汽車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公司董事長胡澤宇等7名高管因對此負有主要責任而受到指責。這一事件不僅讓眾泰汽車的財務透明度受到質疑,更將其內部管理問題暴露無遺。
眾泰汽車曾以其酷似保時捷MACAN設計的SR9車型吸引了不少眼球,但這款車型背后隱藏的卻是眾泰汽車長期以來的質量問題。從方向盤脫落、發動機滲油,到天窗漏水、續航縮水等問題頻發,嚴重影響了眾泰的品牌形象,導致消費者信任度大幅下降。
自2018年起,眾泰汽車因質量問題頻發、國六排放標準實施后缺乏合規車型,以及補貼政策退坡等多重因素,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盡管期間被江蘇深商控股以20億元接手并推動復產,但眾泰汽車依賴模仿、忽視核心技術研發的策略,使其競爭力逐漸喪失。至2024年,眾泰汽車產量歸零,全年僅售出14輛車。
銷量的慘淡直接導致了生產線閑置和經銷商體系的崩潰。更為諷刺的是,在銷量歸零的同時,眾泰汽車仍有336輛庫存車積壓在廠區,這無疑是其產品徹底喪失市場競爭力的有力證明。
眾泰汽車發布的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5.58億元,同比下滑23.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億元,同比增虧6.82%。業績的虧損主要歸因于整車業務仍處于恢復階段,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導致產銷量不大。然而,浙江監管局披露的會計差錯更正公告,進一步揭示了眾泰汽車數據注水的真相。
在公司業績慘淡的背景下,公司16名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共領取報酬954.91萬元,這種“虧公司不虧高管”的現象,進一步暴露了眾泰汽車內部人控制、權責失衡的治理問題。
眾泰汽車的潰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長期依賴模仿、忽視核心技術研發的必然結果。眾泰汽車曾以模仿豪華車設計迅速占領市場,但長期的山寨行為導致品牌形象固化,消費者對其原創能力失去信任。同時,核心零部件長期依賴外購,研發費用占比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使得眾泰汽車在技術迭代上嚴重滯后。
隨著消費者日益成熟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眾泰汽車的質量問題頻發,投訴率居高不下。經銷商因虧損嚴重而集體維權,4S店大量關閉,車主維修配件困難重重,用戶信任徹底崩潰。盲目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資金鏈緊繃等問題也加劇了眾泰汽車的危機。
眾泰汽車的失敗不僅是一個企業的隕落,更是汽車行業“山寨模式”崩塌的典型案例。它警示我們,在智能電動化時代,技術積累是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終將曇花一現,唯有堅持創新、構建體系化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