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戰(zhàn)風暴,而這一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比亞迪在5月23日左右發(fā)起的降價行動。海鷗車型價格下探至5.58萬元,秦PLUS DM-i更是殺到了6.38萬元的起售價,這一系列“價格殺手”迅速在市場上引發(fā)了連鎖反應。
零跑汽車迅速響應,宣布全系價格調整,吉利和奇瑞也緊隨其后,沒有一家頭部車企敢于掉以輕心。這股降價潮甚至波及到了股市,汽車股股價全線下跌。面對這樣的局勢,部分堅守價格底線的企業(yè)開始公開表達不滿。
然而,在這波降價潮中,并非所有車企都選擇了隨波逐流。理想、問界和小米等企業(yè)組成了“反卷聯(lián)盟”,堅守價格陣地。理想的股價率先企穩(wěn),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于中高端品牌的信心。去年,問界M9的成功上市,打破了國產高端SUV的僵局,將寶馬X5等傳統(tǒng)霸主拉下了神壇。如今,類似定位的車型已經有兩款,問界有望成為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豪華品牌。
問界的崛起,離不開其產品的創(chuàng)新力和華為的品牌影響力。問界M9的出現(xiàn),讓消費者首次體驗到了高端SUV的全面性,不再需要在操控、豪華和科技之間做出取舍。途靈智能底盤、百萬像素智慧投影大燈和車內百變空間等創(chuàng)新設計,為消費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與此同時,理想作為大空間增程SUV的開創(chuàng)者,其市場定位和發(fā)展路徑一直非常明確。理想很少炫耀其黑科技,而是專注于提供無里程焦慮的增程體驗和家庭用戶的乘坐舒適性。這種務實的市場策略,使得理想在銷量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成為高端國產車的重要代表。
小米作為新勢力的一員,其首款車型SU7的成功上市,為小米奠定了中高端市場的地位。然而,第二款車型YU7的推出,卻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一方面,YU7的定價需要保持競爭力;另一方面,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方面的質疑,也讓小米倍感壓力。對于小米來說,YU7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其能否在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成為抵御價格戰(zhàn)的第三家車企。
相比之下,特斯拉則陷入了兩難的境地。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13%,4月份在國內的銷量更是被擠出新能源車銷量前十。面對這樣的局面,降價似乎成了特斯拉的唯一選擇。然而,即使降價,特斯拉的性價比也不再突出,而且降價將嚴重侵蝕其利潤空間。不降價,則銷量持續(xù)下滑,對于依賴規(guī)模優(yōu)勢降低成本的特斯拉來說,同樣是致命的打擊。
在這場價格戰(zhàn)中,比亞迪、吉利和零跑等企業(yè)憑借自研自產的高比例和成本可控的優(yōu)勢,通過降價搶占市場。而問界和理想則依靠中高端市場的定位和更多的利潤空間,保持了市場的穩(wěn)定。特斯拉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能否克服自身的缺點,重新崛起,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