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們對于車輛年檢并不陌生,這一環節旨在及時發現并排除車輛的安全隱患,同時促使車主加強對愛車的維護保養。根據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機動車年檢不僅要檢查車輛的安全性能,還需嚴格檢測尾氣排放,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及顆粒物等,以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守護生態環境。
然而,近年來,一些機動車排放檢驗的第三方機構,即車檢站,卻背離了其應有的職責。他們不僅讓不合格的車輛順利通過檢驗,使其“帶病上路”,還故意讓一些沒問題的車輛無法通過檢測,隨后向車主推銷所謂的“包過服務”,從中牟取非法利益。
2024年下半年,沈陽市生態環保部門在對機動車檢測站的檢測數據進行分析時,發現了一家檢測機構的異常數據。據遼寧沈陽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渾南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賈巍介紹,從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這家檢測機構的OBD(車載自動診斷系統)編碼出現了13000條完全一致的情況,這顯然不合常理。
OBD系統能夠從發動機的運行狀況監控汽車尾氣排放,一旦超標,會立即發出警報。在車輛年檢中,必須讀取OBD的數據,通過后才能進行尾氣采樣檢測。通常,只有同一型號、同一批次的車輛OBD編碼才會一致。而這家檢測站的數據異常,引起了環保部門的警覺,初步判斷其使用了OBD作弊設備。
環保和公安部門的工作人員迅速展開調查,在這家檢測站現場發現了一臺正在工作的OBD作弊器。執法人員介紹,這種作弊器有多種型號和類別,但原理相同,都是替代車輛電腦,生成虛假數據并上傳。這家檢測站就是用一臺作弊器替代了大量受檢車輛,從而產生了大量一致的OBD編碼。
OBD作弊器因其體積小、成本低、操作簡便,被一些非法檢測機構利用,形成了研發、銷售、使用的灰色產業鏈。這些作弊器通常以模擬器、仿真器的名義在網絡上銷售,難以察覺。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汽車模擬器,發現了不少與沈陽執法部門查獲的相同產品。隨著機動車檢測機構的增多和競爭的加劇,一些檢測機構為了搶占市場,不惜采用各種手段進行造假,讓不合格的車輛蒙混過關。
2023年底,安徽省馬鞍山市環保部門在對一家檢測站的數據進行分析時,也發現了異常。這家檢測站老舊車輛的檢測通過率明顯偏高,十年以上車齡的機動車排放幾乎不超標,這不符合常理。環保和公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該檢測站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這家檢測站利用技術手段對排放超標的車輛進行人為干預,在檢測參數上動手腳。環境調度員在發現車輛排放超標后,會中斷檢測,并通過微信群通知檢測站負責人。負責人則利用管理員權限登錄后臺,修改相關參數,使之符合檢測標準。之后車輛再次上線,便能順利過檢。
這家檢測站共出具了500余份虛假檢驗報告,涉嫌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當地公安機關已經對涉案人員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一些檢測機構為了搶占市場,獲取利潤,不僅讓“問題”車輛蒙混過關,還故意讓沒問題的車輛無法通過檢測,再向車主推銷“包過服務”。在河南鄭州市一家機動車檢測站,記者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當工作人員暗示記者車輛存在多處故障,并鼓動記者找黃牛時,記者更換了一家規模較大的檢測站,卻得到了全部合格的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