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有幸試駕了幾款全新的混合動力車型,這些車型不僅在性能上令人印象深刻,更在電池技術上給了我極大的驚喜。
從領克09到山海T2,再到BJ40增程版,這些車型都配備了超乎想象的巨大電池包。尤其是山海T2,作為一款售價不到20萬的混動車,竟然搭載了寧德時代的43度大電池包,這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亮點。
隨著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的持續下降,車企們有了更多的空間來研發大電池包車型,從而提升其市場競爭力。特別是在純電動車領域,成本下降的空間尤為巨大。以定價約10萬的純電動車為例,目前市場上多數車型已配備了50度的電池包。
據了解,主流電芯供應商在電池組裝后的成本已降至4萬元左右,而二線供應商的成本則更低。過去,電池包成本約占整車成本的40%,但如今這一比例已有所下降。
這主要得益于成本流程的成熟化以及大批量生產帶來的規模效應。電池包采購成本的降低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盡管采購、裝車、銷售等環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可以預見的是,電動車的價格仍有下降空間。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由于新能源汽車對生存空間的需求更為迫切,且市場上已涌入大量企業,導致車型高度同質化,生存壓力空前巨大。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許多企業紛紛采取降價策略。
只要電池原材料成本繼續下降,純電車型的價格也將隨之調整。以零跑汽車為例,該品牌在10萬出頭的混動車型上裝備了大容量電池包,通過提升純電續航能力來吸引消費者。這一策略顯然取得了成效,因為消費者對于產品力的提升總是充滿期待的。
更低成本的電池包對新入局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目前,仍有不少車型尚未采用混動技術路線,大量合資企業也尚未開始電動化轉型。因此,價格合理的電池包采購成本對于這些新入局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
未來,隨著電池原材料成本的進一步下調,8萬左右的純電車型有望配備60度左右的電池包,從而實現500公里甚至更長的續航能力。這一預測基于二線品牌60度電池包成本大約在4萬元左右的現狀。
為了贏得用戶的認可,一些企業將繼續降低利潤目標,采用大電池包、長續航的策略。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電動化轉型的加速和入局者的增多,這個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低成本電池包的普及將加快電動化進程,并對利潤空間產生更大的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