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豪華汽車品牌的每一次動向總能吸引無數眼球。雷克薩斯近期的高調宣布,意圖將ES系列車型推向歐洲市場,直指寶馬、奔馳和奧迪這三大行業巨頭。宣傳材料中的“流線型溜背設計”、“17揚聲器高級音響系統”以及“獨特竹紋內飾”等字眼,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現實卻顯得尤為骨感。一位德國單親媽媽因無力承擔日益上漲的油價,無奈地將陪伴她十年的老高爾夫轎車塵封于車庫,轉而騎自行車接送孩子上下學。
這樣的對比,無疑揭示了社會階層的深刻割裂。一方面,汽車制造商們樂此不疲地展示著真皮座椅上的新花樣,而另一方面,普通工薪階層在加油站前,面對不斷跳動的油價顯示屏,內心焦慮不已。雷克薩斯ES系列軸距增加80毫米的新聞,對于那些居住在狹小公寓、連添置一張折疊椅都要斤斤計較的年輕人來說,顯得尤為諷刺。
尤為諷刺的是,當雷克薩斯推出續航530公里的純電版ES,并以高達7萬歐元的價格起售時,環保似乎成了有錢人的專屬標簽。正如有機超市里高價售賣的西紅柿,它們仿佛在無聲地宣告:環保與窮人無緣。雷克薩斯歐洲副總裁在采訪中豪言“重新定義豪華”,然而,豪華的定義何時輪到普通人置喙?
回顧去年的巴黎車展,一位穿著褪色工裝褲的老工人站在奔馳展臺外,滿懷好奇地張望,卻遭到保安的三次驅趕。這一幕,深刻揭示了汽車工業所謂的“進步”,不過是為金字塔頂端的人群制造更多玩具。當雷克薩斯炫耀其“隱藏式觸摸開關”時,歐洲數百萬家庭仍在為下個月的房租而憂慮。
汽車媒體熱議雷克薩斯ES混動系統的熱效率提升,卻鮮有人關注為何城市公交系統多年未見改善。當車企投入巨資研發自動泊車技術時,殘障人士仍在為尋找一個專用停車位而四處奔波。這哪里是技術的較量,更像是精心策劃的階級展示。
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割裂。社交媒體上,年輕人對著豪車照片點贊,仿佛中世紀農民仰望領主的城堡。只是如今,劃分階級的不再是高墻,而是價格標簽。雷克薩斯宣傳新車“靜謐性提升”,這無疑是對金錢隔音效果的最好詮釋。
或許,終有一天我們會意識到:當一輛車的價格相當于普通人十年的收入時,任何科技配置都顯得蒼白無力。正如在饑荒年代炫耀盛宴,在寒夜里炫耀奢華皮草,真正的文明不應是讓少數人凌駕于云端,而是確保每個人都能腳踏實地、有尊嚴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