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近期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在“AI+國產替代”的雙重驅動下,該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即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舉辦的亞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展,更是為這股熱潮再添一把火,預計將成為一場科技界的盛宴。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半導體板塊在資本市場大放異彩,機構調研頻次激增,超過3000次的調研次數刷新了記錄。行業龍頭如韋爾股份、安集科技、炬光科技等,更是成為了機構眼中的香餑餑,吸引了超過百家機構的組團調研。這些機構紛紛聚焦國產替代的進展和技術迭代創新,試圖洞悉行業變革中的企業布局與潛在機遇。
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相關ETF的吸金能力同樣不容小覷。自5月以來,這些ETF已經累計吸引了近30億元的資金流入,其中,國聯安半導體ETF、嘉實科創芯片ETF以及華夏芯片ETF等產品表現尤為搶眼,領跑細分行業ETF榜單。這不僅體現了市場對半導體行業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也反映了投資者對抓住半導體行業機遇的迫切愿望。
驅動半導體行業持續升溫的,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AI算力革命。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蓬勃發展,GPU和HBM的市場需求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據預測,到2025年,AI芯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美元,HBM產能也將實現年增超50%的高速擴張。同時,AI終端設備如AI手機、AIPC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這將為半導體產業鏈帶來持續的增長動力。
其次是消費電子市場的復蘇。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現回暖跡象,出貨量同比增長6%,庫存周期迎來拐點。這意味著市場需求正在逐步恢復,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晶圓廠產能利用率也超過90%,為下游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進一步推動了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擴大。
最后是國產替代的加速推進。國家大基金三期注資超1600億元,為半導體國產替代按下了“加速鍵”。在光刻膠、EDA工具等過去被國外“卡脖子”的關鍵領域,國內企業正加大研發攻關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例如,北方華創的刻蝕機成功打入國際供應鏈,安集科技的CMP研磨液國產化率也超過30%,這些成果不僅提升了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可控能力,也為相關企業贏得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技術層面,半導體行業也取得了顯著的突破。臺積電在先進封裝技術上持續發力,CoWoS產能實現翻倍增長。2.5D/3D封裝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應用,為AI芯片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強大助力。同時,碳化硅(SiC)、氮化鎵(GaN)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憑借其優異的物理和電氣性能,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即將于11月14日至16日舉辦的亞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展,無疑將成為這場科技盛宴的高潮。展會將聚焦半導體材料、設備、設計、制造、封測等全產業鏈,為產業交流合作和技術創新發展提供重要平臺。現在,就讓我們行動起來,與全球領袖同行,共同見證半導體行業的輝煌發展,共同開拓半導體產業的黃金十年。
5月31日前簽約參展的企業,還將尊享雙重大禮,包括媒體加速包和黃金展位優先選擇等權益。這無疑為參展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曝光機會和合作可能,進一步推動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