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汽車市場中,輔助駕駛技術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盡管各大車企為其技術方案冠以各種獨特的名稱,但本質上主要歸為兩大類:一類是基于攝像頭的純視覺方案,另一類則是以激光雷達為核心的融合感知方案。
純視覺方案通過攝像頭模擬人類視覺,結合先進的算法和大模型來理解周圍環境,其顯著優勢在于硬件成本較低,攝像頭的價格僅為激光雷達的五分之一。然而,這種方案在光線條件不佳或極端天氣下,如夜間、雨雪霧霾天,其性能可能會受到影響,且對數據量和算力的要求極高。
純視覺方案被形象地比喻為“人海戰術”,依賴大量數據和強大的算法,而激光雷達方案則更像是“硬件強化”,通過增加硬件和算力來彌補感知上的不足。這一差異也體現在市場定位上,純視覺方案多用于20萬元以下的車型,而20萬元以上,尤其是30萬元以上的車型,則更傾向于采用激光雷達方案。
關于這兩種方案的優劣,業內一直存在爭議。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袁婷婷最近就提出,激光雷達的遠距離感知能力是一個“偽命題”,這一觀點引發了行業的廣泛討論。她解釋說,激光雷達通過發射近紅外光并接收反射回波來測量距離和識別障礙物,但隨著距離的增加,信息密度降低,可能導致誤識別。在某些情況下,高分辨攝像頭的性能甚至可能優于行業領先的192線激光雷達。
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是純視覺方案的堅定支持者,他曾多次批評激光雷達方案,稱其為“錯誤的解決方案”。這些車企之所以選擇純視覺方案,除了技術上的考慮外,更重要的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慮,以降低輔助駕駛的門檻。
近年來,搭載純視覺方案的車型如樂道L60、小鵬MONA M03、深藍S7乾崑智駕版等,都聚焦于20萬元以下的市場。今年還將有更多此類車型問世,它們幾乎都是為了降低成本、搶占中低端市場。
然而,從技術本身來看,并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無論是純視覺方案還是激光雷達方案,最終都將歸結為算法、模型和算力等軟件層面的競爭。某知名汽車媒體平臺對數十款熱門車型的輔助駕駛技術進行了評測,結果令人驚訝:不同方案、不同車型之間各有勝負,難以斷定哪種技術路徑更安全。差異主要在于各家的算法和算力水平。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在兩種技術路線難分高下的情況下,選擇輔助駕駛方案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相信堆料帶來的安全冗余,預算充足時可以選擇配備更多傳感器和更強芯片的車型;二是以體驗為主,親自試駕體驗輔助駕駛功能,不要盲目相信他人推薦或極端言論;三是相信品牌,選擇那些在行業和市場口碑中表現較好的車企和方案。
在輔助駕駛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消費者很難買到一臺在未來幾年內輔助駕駛技術不過時的車。因此,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過分糾結技術方案的優劣并無太大意義。更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來選擇,將輔助駕駛視為一項附加功能,而非主要購車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