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車的首款SUV車型YU7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然而,在正式發布會尚未舉行之際,這款車型就已經因為“黃牛”的炒作行為而引起了廣泛討論。
在各大二手交易平臺上,出現了大量的代搶小米YU7的訂單服務。這些賣家聲稱擁有“外掛軟件”或“內部F碼”,能夠提前鎖定首批現車的購買權,并以此吸引買家。代搶費用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部分賣家甚至以“成功率高達99%”為噱頭,進一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代搶服務的價格普遍較高,多數在數千元至萬元區間,個別賣家甚至開出了高達數萬元的代搶費用。一位賣家向記者透露,他們使用科技手段進行代搶,若未能成功則不收取費用,并強調其代搶服務的“公道性”。
除了代搶服務外,二手交易平臺上還出現了所謂的“內部優先購車碼”。賣家聲稱這是工廠內部的福利,可以提前提車并減少排隊時間。然而,這些購車碼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卻無從考證。
小米汽車的官方對此類炒作行為表示了明確的態度。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回應相關問題時強調,官方并未開啟任何盲訂通道,也禁止任何合作渠道或個人私自從事盲訂、收取訂金等行為。同時,小米汽車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官方從未授權任何F碼機制,購車流程僅通過官方App或小程序完成。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黃牛”現象的本質是供需失衡的產物。小米汽車作為新興品牌,其產品的稀缺性導致了市場的狂熱追逐。然而,這也給投機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在小米YU7發布前,二手平臺上的代搶鏈接數量仍在不斷上升,部分賣家甚至偽造了“提車成功”的圖片來誘導消費者。
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汽車采用直營模式,所有訂單均需通過官方渠道核驗。第三方代搶服務不僅無法保障購車權益,甚至可能導致訂單被官方系統判定為異常交易而取消。代搶服務還可能涉嫌欺詐行為,消費者在購買時面臨著既損失錢財又在第三方平臺泄露個人信息的雙重風險。
因此,市場分析人士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小米汽車時保持理性態度,避免因盲目沖動而遭遇詐騙。同時,小米汽車也應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打擊“黃牛”炒作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