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智能,一家專注于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的企業,自2022年登陸創業板以來,其業績表現卻并未如預期般亮眼。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為495.07萬元,同比大幅下滑88.33%,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最低記錄,扣非凈利潤也僅為488.69萬元,同比下降79.01%。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透露出信邦智能在成本控制與業務擴張上的困境。
面對持續低迷的業績,信邦智能決定采取大膽行動,跨界并購汽車芯片企業英迪芯微,以期通過產業升級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英迪芯微,作為國內領先的車規級數模混合信號芯片供應商,擁有強大的量產能力和豐富的客戶資源,看似是信邦智能理想的合作伙伴。
然而,英迪芯微的經營狀況卻并不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樣樂觀。盡管2024年實現了5.84億元的營業收入,但凈利潤卻虧損了2899.12萬元。這一虧損并非經營不善所致,而是受到了汽車芯片行業周期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全球汽車芯片短缺問題的緩解,市場供需關系逆轉,MCU供給過剩,價格競爭加劇,導致企業毛利空間大幅收窄。
國內半導體企業紛紛布局車規級芯片領域,使得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英迪芯微雖然在國內車規級芯片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仍面臨著來自全球產能擴張和國內新增產能釋放帶來的價格競爭壓力。
信邦智能此次跨界并購,無疑面臨著多重風險和挑戰。首先,兩家公司在業務領域、技術積累、客戶資源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如何實現有效整合將是一大考驗。其次,信邦智能賬面貨幣資金充足,卻選擇通過“定增+可轉債+現金”的方式收購英迪芯微,這一操作引發了市場的質疑。并購后的商譽減值風險也不容忽視,若英迪芯微未來業績不達預期,將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商譽減值。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但市場對信邦智能此次并購的反應卻較為積極。受并購消息影響,信邦智能股價在復牌后大漲近40%,總市值超過50億元。市場普遍認為,此次并購有助于信邦智能完善汽車產業鏈布局,提升持續經營能力。然而,投資者仍需警惕并購背后的風險。一方面,汽車芯片行業競爭激烈,英迪芯微能否保持領先地位尚存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信邦智能在跨行業整合方面的經驗不足,能否有效整合英迪芯微的業務和資源也存在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