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與極氪科技合并進程加速,旨在重塑品牌版圖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與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合并計劃,從初步意向到官方宣布人事調整,僅用了短短一周多的時間,這一迅速行動彰顯了吉利面對市場挑戰時的決心與緊迫感。
在吉利汽車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業績會上,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桂生悅解釋了這一緊迫性的原因:“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對吉利而言,已不容許任何失誤。我們需要通過深度整合,將資源集中,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自2010年收購沃爾沃以來,吉利進入了品牌擴張階段,至2023年2月,隨著吉利銀河系列的成立,吉利已擁有多達16個品牌,目標直指“新能源時代的大眾”。然而,隨著新能源市場的淘汰賽加劇,吉利意識到,只有改變過去品牌分散、資源利用效率低的狀況,才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吉利的整合工作已持續一年多,涉及供應鏈、供應商質量工程、中央研究院等多個領域,甚至包括領克并入極氪等重大調整。如今,吉利已進入整合的關鍵階段,私有化極氪成為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重塑吉利版圖的關鍵一步。
合并后,吉利汽車集團內部將設立銀河事業部和極氪事業部,旗下四大主力品牌包括:全球豪華科技品牌極氪、全球高端新能源品牌領克、主流新能源品牌銀河以及主流燃油品牌中國星。這一布局旨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重復投入,降低成本。
在組織層面,合并也將帶來一系列人事變動。安聰慧將不再直接負責極氪的經營業務,而是出任吉利控股集團CEO;淦家閱則將成為合并后的吉利汽車集團CEO,負責下轄的兩大事業部。這一調整旨在提高管理效率,推動吉利向更高效、更集中的運營模式轉變。
吉利上一次大規模整合是在2014年,當時取消了全球鷹、英倫、帝豪三個子品牌,回歸“一個吉利”。這一戰略調整助力吉利在隨后的幾年中迅速崛起,成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如今,面對新能源市場的挑戰,吉利再次選擇通過整合來重塑品牌版圖,試圖以更強大的姿態回歸市場巔峰。
然而,整合并非沒有代價。吉利需要為私有化極氪支付超過20億美元的現金,這對其現金儲備構成了一定壓力。盡管如此,吉利仍表示有信心通過換股等方式減輕現金壓力,并確保合并的順利進行。
在整合過程中,吉利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由于涉及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整合效率和溝通成本成為首要問題。吉利和極氪團隊各自的員工激勵機制也需要在整合中重新調整,以確保團隊的穩定和積極性。
盡管如此,吉利仍對整合后的前景充滿信心。李東輝表示,合并后吉利內部測算顯示,研發環節每年可節省數十億元;聯合采購方面也將實現額外節省。同時,在制造、人力、財務、法務等管理部門的協同中,預計管理費用和營銷費用將有所降低。
對于吉利汽車而言,這次合并不僅是品牌版圖的重塑,更是管理效率和運營效益的全面提升。然而,在整合過程中,短暫的陣痛在所難免。吉利需要度過一段適應期,以確保整合的順利進行和最終的成功。
極氪汽車在近期實現了扭虧為盈,這一積極信號為吉利的整合計劃增添了信心。然而,極氪過去的凈虧損累計已超過260億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吉利合并后的財務壓力。為了安撫員工情緒,極氪內部已發出通知,表示私有化只是公司經營行為,不會影響員工利益。
隨著合并進程的加速,吉利正逐步向更高效、更集中的運營模式轉變。這一戰略調整能否助力吉利在新能源市場中脫穎而出,還需時間給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旗下還擁有路特斯集團、沃爾沃集團、極星集團、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和曹操出行等多個子公司。對于這些品牌,吉利表示目前沒有收購或私有化的計劃。然而,極氪與吉利的整合無疑將鼓勵吉利控股內其他品牌之間的協同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