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近期的一次年度股東大會上,透露了公司未來的兩大增長引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他強調,盡管人工智能已展現出巨大潛力,但機器人技術有望成為下一個主要的市場突破口,特別是自動駕駛汽車領域。
面對與會者的提問,黃仁勛直言不諱地指出:“英偉達面臨著眾多增長機會,但AI與機器人技術無疑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兩個,它們預示著數萬億美元的市場潛力。”這一表態,無疑為投資者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
自去年英偉達對業務部門進行調整,將汽車與機器人業務合并以來,該領域已取得了顯著進展。據最新財報顯示,今年5月,這一合并后的業務部門季度銷售額達到了5.67億美元,占公司總營收的約1%,同比大幅增長72%。
英偉達近年來業績的飆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數據中心圖形處理單元(GPU)需求的持續高漲。這些GPU是構建和運行復雜AI應用,如OpenAI的ChatGPT的關鍵。數據顯示,英偉達的總銷售額已從2023財年的約270億美元,躍升至去年的1305億美元,而今年有望接近2000億美元大關。
股市方面,英偉達的股價在周三創下了歷史新高,市值達到3.75萬億美元,略勝微軟一籌,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這一成就,無疑是對英偉達近年來在AI和數據中心領域努力的最好肯定。
盡管目前機器人業務在英偉達的整體業務中占比尚小,但黃仁勛表示,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不可小覷。他透露,機器人應用將需要大量數據中心AI芯片來訓練軟件,同時還需要其他類型的芯片來支持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的運行。為此,英偉達已推出了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Thrive平臺,該平臺包括芯片和軟件,并已獲得梅賽德斯-奔馳的青睞。英偉達還發布了用于人形機器人的AI模型Cosmos。
黃仁勛充滿信心地表示:“我們正朝著一個目標邁進:數十億臺機器人、數億輛自動駕駛汽車和數十萬個機器人工廠都將由英偉達技術提供動力。”這一愿景,不僅展現了英偉達在AI和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雄心壯志,也預示著公司在未來市場中的巨大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在提供AI芯片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其技術邊界。如今,公司已越來越多地提供包括軟件、云服務和網絡芯片在內的互補技術。黃仁勛坦言:“我們早已不再將自己視為一家單純的芯片公司。”相反,英偉達正逐步轉型為一家提供“AI基礎設施”或“計算平臺”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股東們還批準了公司的高管薪酬計劃,并重新選舉了全部13名董事會成員。然而,外部股東提出的關于制作更詳細的多元化報告和改變股東會議程序的提案,并未獲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