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增強現實(AR)設備正逐步成為市場的新寵。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全球AR設備銷量達到了11.2萬臺,中國市場尤為活躍,多家新興品牌涌入,為行業注入了新的創新活力。
近期,多家AR企業紛紛在618購物節前夕宣布了融資、新品發布等重要消息。其中,INAIR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CEO黃海表示,AR眼鏡不僅已經具備了取代平板電腦的潛力,更有可能在未來3至5年內撼動個人電腦的市場地位。
INAIR,這家專注于輕辦公場景的AR+AI眼鏡公司,于2022年成立,并在近日成功完成了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與此同時,INAIR推出了其全新的AI空間計算機,該套裝由AR眼鏡INAIR 2 Pro、獨立計算中心INAIR Pod,以及創新的3D空間操作鍵盤INAIR Touchboard組成,零售價為6999元,計劃于6月正式上市。
黃海在談及這款空間計算產品時,強調了其“直覺”設計理念。他表示,所有設備和操作都應圍繞人的第一直覺進行,確保用戶能夠便捷地使用。這一理念貫穿了產品的每一個細節。
技術方面,INAIR 2 Pro AR眼鏡采用了與Apple Vision Pro相同的索尼新款Micro-OLED顯示技術,重量僅為77克,能夠呈現出等效4米距離的134英寸“空間屏幕”,并支持120Hz高刷新率、3Dof空間懸停以及無極電致變色。主機INAIR Pod則搭載了高通7系8核芯片,內置自研的INAIR OS空間操作系統,支持多窗口同臺顯示,用戶可通過語音或實體按鍵喚醒系統級AI助手INAIR AI Agent。
INAIR還與多家國內大模型企業合作,并在海外版本中搭載了ChatGPT。這款AR眼鏡不僅能夠直接呈現3D圖片和視頻,還能將2D內容轉換為3D,其中圖片轉換功能在眼鏡端即可完成,這得益于AI推理技術的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INAIR此次發布的產品中還包含了一個鍵盤。黃海解釋稱,盡管鍵盤并非直覺交互手段,但它在大眾市場中仍被視為生產力工具的代表。因此,INAIR根據市場需求加入了這一配件,以提升產品的市場認知度。
盡管AR市場表現搶眼,預計到2025年全球銷量將達到65萬臺,同比增長30%,但相較于手機等終端,AR眼鏡仍未成為大眾消費品。多家公司負責人認為,AR市場要達到百萬級規模仍需時日。黃海同樣持此觀點,并認為AR空間計算未來有望取代個人電腦。
黃海表示,盡管目前大眾可能尚未意識到,但平板電腦已經可以被AR眼鏡取代。INAIR此次推出的產品正是瞄準了筆記本電腦的生態位,他預計取代的時間或許就在3至5年內。
在AR之外,AI眼鏡作為另一種更易被大眾接受的產品,銷量已經超過百萬臺。從去年開始,從創業市場到二級市場,AI眼鏡都引發了廣泛關注。然而,黃海對于“百鏡大戰”表示謹慎樂觀。他認為,Ray-Ban meta的成功有其特殊背景,國內的市場環境未必適合復制這種模式。許多嘗試者已經證明,盲目跟風并非明智之舉。
至于INAIR是否會推出AI眼鏡,黃海并未給出明確答復。他表示,公司將耐心等待產品和市場的成熟,不會急于跟風。他認為,在“百鏡大戰”時期,產品應針對大眾市場進行定位,而不是錯位針對早期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