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在宣布啟動“番禺行動”半年后,其內部改革措施已逐步顯現成效,相關組織架構與體系調整亦順利告捷。近日,廣汽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馮興亞在2025上海車展上分享了改革的主要目標:首要任務是推動集團從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型;其次是實現自主品牌的一體化運營;再者,要全面革新產品開發流程,并引入IPD(集成產品開發)體系。他透露,接下來還將深化改革分配體制和干部人事制度。
廣汽集團的改革步伐正加速推進。據5月14日廣汽集團向搜狐汽車透露的信息,集團已完成了“大研發體系”的重組,IPD流程變革亦在穩步推進中。具體而言,廣汽研究院被細分為造型設計院、整車開發研究院、平臺技術研究院,這些機構與產品本部共同構成了全新的“大研發體系”。其中,造型設計院由張帆副院長負責,整車開發研究院由孫大興副院長掌管,而平臺技術研究院則由梁偉強副院長領導。
“番禺行動”始于2024年11月2日,廣汽集團宣布將總部從廣州CBD的廣汽中心遷往番禺汽車城。緊接著,在11月15日廣州車展首日,廣汽集團正式啟動了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馮興亞接任廣汽集團董事長后,集團針對自主品牌研產銷一體化運營、產品打造及人才機制創新三大領域實施了改革。
在自主品牌研產銷一體化運營方面,重構大研發體系和引入IPD流程是核心舉措。廣汽集團表示,重構大研發體系旨在通過“市場+技術”雙輪驅動,推動爆款產品的開發從“偶然”走向“必然”。這一變革使得產品研發周期縮短至18至21個月,研發成本降低了10%以上。在采購方面,廣汽集團通過全面開放供應鏈、積極培育具有成本競爭力的供應商以及全業務數字化系統運作等策略,大幅降低了采購成本,業務效率和決策效率提升了約50%。
廣汽集團的改革重心在于實現自主品牌的“自強”。在2024廣州車展上,馮興亞透露,未來三年內,廣汽自主品牌將密集推出22款全新車型,涵蓋純電、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廣汽三年“番禺行動”的核心目標是到2027年,使自主品牌銷量占集團總銷量的60%以上,并挑戰200萬輛的銷量目標。2025年第一季度,廣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占比約為31.35%。
廣汽集團之所以將自主品牌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主要是順應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馮興亞曾指出,當前市場以自主品牌為主導,建立以自主品牌為核心的經營管理模式,并對自主業務實施經營管控,是實現改革的主要初衷和關鍵所在。
馮興亞領導下的廣汽集團進行了三方面改革。首先是自主品牌研產銷一體化運營,包括重構大研發體系和實施自主品牌一體化采購。大研發體系由產品本部主導產品定義與規劃,造型設計院負責自主品牌造型DNA的差異化設計,整車開發研究院聚焦于產品集成與工程交付,而平臺技術研究院則專注于三電系統、智能駕駛、電子電氣架構等平臺技術研發。
其次,廣汽集團在產品打造方面也啟動了多項改革措施。借鑒IPD模式,廣汽集團實施了研產銷一體化流程組織體系變革,通過平臺化、模塊化開發及數字化賦能,將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8個月,并降低了研發成本。廣汽集團還啟動了產品總經理競聘,推動車型項目團隊轉型為價值創造者,實施了飽和式產品投放策略,并建立了完善的爆款產品打造體系。
在人才機制創新方面,廣汽集團以“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革新為核心,致力于打造年輕化、市場化、專業化的人才梯隊。集團推行中層以上領導干部“競聘上崗”機制,并重點提拔年輕骨干擔任關鍵崗位。2025年,廣汽集團將進一步建立以價值貢獻與績效結果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為三年“番禺行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廣汽集團的變革舉措聚焦于“整合”與“協同”兩大方面。整合包括自主品牌的一體化運營、采購等領域的一體化改革,以及實現“研產供銷一體化”等;協同則包括全面再造產品開發流程,引入資源利用效率更高的IPD等流程,促進體系內多部門資源共享和協同作戰。
事實上,廣汽集團并非孤例,“整合”與“協同”已成為汽車行業多數企業正在推進的變革趨勢。面對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的轉變、智能電動化轉型與價格戰的交織,企業紛紛尋求資源配置與組織效率的優化,主動求變、提升體系能力,成為車企能否穿越周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