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聚光燈下,一場圍繞人工通用智能(AGI)定義及合同權益的激烈較量正在上演,主角是昔日攜手共進的OpenAI與微軟。OpenAI的首席執行官奧特曼宣布已找到構建AGI的方法,而微軟的首席執行官納德拉則批評這一說法為“不切實際的指標操控”,雙方對于人工智能未來形態的掌控權爭奪,正考驗著這對科技巨頭的合作關系。
據科技媒體深入報道,2023年,OpenAI與微軟之間簽訂的價值百億的合作協議,因AGI相關條款引發了重大分歧。微軟方面希望刪除合同中賦予OpenAI在達成AGI時終止技術授權的權利,但直至2025年5月,雙方仍未能達成一致,這一僵局甚至可能威脅到OpenAI籌劃中的大規模IPO計劃。
爭議的核心在于一項被稱為“技術授權中斷條款”的內容。根據雙方2019年的原始協議,OpenAI的非營利董事會若認定人工智能已進化至超越人類的AGI階段,OpenAI有權即刻終止微軟的技術訪問權限。一位參與談判的內部人士透露,這一設想最初在微軟高層看來不過是一種技術烏托邦式的幻想,曾遭到廣泛嘲笑。
然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局勢迅速逆轉。奧特曼頻繁宣稱AGI的實現已指日可待,并在2024年1月公開表示已掌握構建AGI的方法,將其定義為能在多個領域解決人類級別復雜問題的系統。對此,納德拉在一次播客訪談中予以反駁,認為真正的基準應是世界經濟年增長率達到10%,并私下斷言在合同期滿的2030年前,AGI不可能實現。
過去幾年間,微軟借助OpenAI的技術推出了如Copilot等創新軟件工具,若不受“技術授權中斷條款”的限制,根據微軟對OpenAI的資金支持協議,微軟有權使用這些技術直至2030年。對于微軟在與谷歌等競爭對手的產品較量中,保持對OpenAI最新技術的訪問權至關重要。
隨著OpenAI技術的顯著進步和業務成功,微軟對于訪問權被切斷的擔憂日益加劇。據稱,雙方正在探討以另一種技術——人工超級智能作為替代AGI的基準,這種技術具有更大的商業潛力和變革世界的能力,可將目標推向更遙遠的未來,同時確保微軟最終將失去對OpenAI尖端技術的訪問權。
然而,雙方在合同談判上的分歧遠不止于此。微軟拒絕了OpenAI提出的一系列讓步要求,包括放棄獲得OpenAI收入20%的權利,以及允許客戶通過非微軟的云服務提供商訪問OpenAI模型。OpenAI則希望高端產品能豁免分成,據財務估算,若OpenAI達成2030年收入目標,分成金額將超過微軟全年的云計算利潤。
盡管存在重重分歧,雙方高管仍在持續會面討論合同事宜。納德拉及其他微軟高管相信,雙方能夠在不徹底決裂的情況下達成協議。然而,內部預測顯示,OpenAI需要在未來四年內投入460億美元用于研發,上市融資已成為其生存的關鍵需求。這一僵局正牽動著硅谷的投資神經,一位持有OpenAI股份的頂級風險投資合伙人坦言,若重組失敗,特殊的股權結構將使IPO化為泡影。
回顧2019年,微軟與OpenAI的合作還處于蜜月期,微軟為OpenAI提供算力支持,而OpenAI則利用GPT技術助力微軟打造GitHub Copilot等明星產品。然而,ChatGPT在2022年底的意外走紅徹底打破了這一平衡。
如今,微軟與OpenAI的聯盟裂痕在商業戰場上愈發明顯,合作裂痕已滲透到實際操作層面。OpenAI因微軟算力不足轉向谷歌云,并與甲骨文達成合作協議;微軟AI負責人對OpenAI隱瞞關鍵技術細節表示抗議;同時,微軟正加速自研Phi模型,并招募新團隊打造備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