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打車經(jīng)歷中,不少乘客都曾遭遇過這樣一個尷尬瞬間:站在車門外,面對新穎的隱藏式車門把手,一時不知所措,而司機師傅已在車內(nèi)焦急地催促。這一幕,成為了許多人在社交場合中的小插曲。
近年來,隨著汽車設計的不斷創(chuàng)新,隱藏式車門把手逐漸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然而,這種設計在追求美觀與科技感的同時,卻忽略了用戶最基本的操作便捷性。不少乘客在面對這種新穎的車門把手時,往往需要一番摸索,甚至需要司機的指導才能完成開門動作。
這種設計上的不便,不僅影響了乘客的乘車體驗,更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可能帶來安全隱患。近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針對隱藏式車門把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公開征集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
據(jù)了解,市場上的車門把手產(chǎn)品種類繁多,工作原理各異。然而,這些產(chǎn)品在市場應用過程中,卻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如強度不足、控制邏輯存在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困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以及夾手等。這些問題在緊急情況下,可能增大救援及逃生的阻礙。
針對這些問題,《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建議書提出了多項要求,包括汽車應急式車門內(nèi)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nèi)把手和應急式車門內(nèi)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等。這些要求的提出,旨在填補對隱藏式車門內(nèi)把手等規(guī)范不足的空白,確保車門把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標準的修訂具有重要意義。從救援逃生角度來看,新標準將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下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這將保證在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tǒng)能夠順利開啟,從而方便救援及逃生活動的進行。
新標準還將規(guī)范隱藏式車門內(nèi)把手、應急式車門內(nèi)把手的安全標志,確保這些標志在緊急情況下易于識別,從而降低乘員逃生難度。同時,新標準還將對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提出要求,防止事故發(fā)生后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此次《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無疑將對汽車車門把手的設計和生產(chǎn)產(chǎn)生深遠影響。未來,隨著這一標準的實施和推廣,相信將有效提升汽車車門把手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乘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