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零食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消費者們仿佛一夜之間實現了“零食自由”。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鄉鎮,各式各樣的零食店鋪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僅數量激增,價格也日益親民。即便是曾經以高端定位自居的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品牌,也不得不調整策略,加入到降價大軍之中。
然而,前臺的熱鬧難掩后臺的艱辛。價格戰之下,零食企業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量販零食模式依靠低價策略拉動銷量,雖然短期內效果顯著,但利潤卻日益微薄。隨著市場供給的不斷擴張,更多品牌被卷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行業整體利潤大幅下滑。而那些未能及時“下沉”市場的品牌,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份額被一點點蠶食。
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最先感受到寒意的莫過于曾經風光無限的良品鋪子。作為高端零食領域的佼佼者,良品鋪子在2024年遭遇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全年歸母凈利潤虧損高達4610萬元,同比降幅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25.6%。降價策略和業務被分流成為導致其業績承壓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一些行業頭部渠道品牌正加速沖刺資本市場。今年4月,量販零食領域的佼佼者鳴鳴很忙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無疑為這一領域的競爭再添一把火。
然而,價格比拼的階段畢竟不能長久。量販模式在快速擴張之后,單店坪效開始受到影響。種種跡象表明,零食行業曾經輕松盈利的時代或許已經一去不復返。資本市場對零食行業的態度也變得復雜起來,甚至面臨方向性的選擇。
在眾多零食企業中,鹽津鋪子無疑是一股清流。這家堅持自營生產、深耕供應鏈的企業,在行業整體承壓的情況下實現了逆勢增長。2024年,鹽津鋪子實現營收53億元,同比增長28.9%;歸母凈利潤6.4億元,同比增幅26.5%。其ROE更是高達40.86%,穩居行業前列。
鹽津鋪子的成功秘訣在于其“重資產模式”。從原材料種植到研發、生產、營銷,公司幾乎掌握了每一個關鍵環節。這種全產業鏈布局不僅確保了成本可控,還有效規避了代工模式中容易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正是憑借這種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控制力,鹽津鋪子成為了極少數仍能保持較高利潤率的玩家。
相比之下,許多依賴代工的零食品牌則陷入了“不降價等死,降價找死”的尷尬境地。在價格戰的壓力下,這些品牌不得不犧牲利潤以換取銷量,結果卻是越賣越虧。這種以價換量的打法不僅難以維持穩定業績,還可能將企業推向深淵。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市場競爭激烈,但零食行業并未走向壟斷。不同定位的品牌依然有生存空間。良品鋪子等走品質路線的企業能夠與以鳴鳴很忙為代表的大眾性價比型企業共存。關鍵在于找準目標人群,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這場零食行業的劇烈博弈中,我們看到了渠道大戰、開店大戰的激烈程度,也看到了誰才真正擁有對產品質量的控制力。對于零食品牌而言,差異化定位是生存的關鍵。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回到零食這個最基礎的消費品類上,品質穩定、價格合理、經營誠信才是永恒的真理。在下沉市場這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市場”,這些原則更是被無限放大。只有真正贏得消費者的心,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