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據統計,整個假期期間攬投的快遞包裹數量超過了48億件,這一數字刷新了歷史同期的記錄。更令人欣喜的是,公眾對快遞服務的滿意度達到了84.6分,與去年相比上升了0.3分,這已經是連續18年呈現出穩步提升的趨勢。
快遞速度的提升成為此次假期快遞服務的一大亮點。全國重點地區的快遞服務全程時限已經縮短至53.88小時,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54小時。這一顯著的進步得益于快遞企業不斷加大的科技投入,以及對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鏈路效率的提升。例如,從義烏發往濟南的快遞,從下單到簽收的時間已經縮短到了不足24小時。
快遞企業在提升服務速度的同時,也沒有忽視服務質量的改善。據數據顯示,快遞服務問題處理的滿意度以及環保包裝的使用得分都有所提升。為了改善服務質量,快遞企業積極采取措施,如開通快速理賠通道、引入AI客服等智能化服務手段。環保包裝得分的上升也反映出綠色消費理念正在逐漸深入人心,快遞包裝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快遞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得到了數據的支持。據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我國現存的、處于在業或存續狀態的快遞物流相關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134.1萬家。其中,僅在2025年截至目前,就新增注冊了約5.6萬余家相關企業。這一數據無疑表明了快遞物流行業的強勁發展勢頭。
從區域分布來看,快遞物流相關企業數量在廣東省、江蘇省和山東省位居前列。這三個省市的快遞物流相關企業數量總和超過了44.1萬家,占據了企業總數的32.9%。這一分布特點也反映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在經濟和物流方面的優勢地位。
然而,在快遞物流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據天眼查風險和深度風險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快遞物流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8.48%。這一數據提醒我們,在追求行業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對行業的監管和規范,確保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