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豐田氫能源部門的掌舵人山形充正對外發聲,稱贊中國在氫燃料卡車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已走在世界前列。據悉,中國不僅成功將氫燃料成本降低至日本的三分之一,還在加速布局加氫站網絡,并已占據了全球氫能源商用車銷售的主要份額。
然而,山形充正也提醒道,盡管中國的領先地位顯著,但并非堅不可摧,各國需立即采取行動以應對挑戰。他警告說,若其他國家不加大對氫能源技術的投資力度,中國企業可能會迅速掌控供應鏈和出口市場,屆時將難以挽回。“時間緊迫,加速行動刻不容緩。”山形充正強調。
氫能源被視為日本汽車業,特別是豐田翻盤的關鍵。豐田在氫能源領域深耕數十年,手握眾多專利,并具備量產能力。一旦氫能源得到廣泛普及,豐田有望重演混動技術的輝煌,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和行業規則的制定者。
今年2月,豐田在東京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博覽會上推出了其第三代氫燃料電池系統,這一被譽為“氫能心臟”的黑科技,據稱燃料效率較上一代提升了1.2倍,續航里程增加了20%,加氫3分鐘即可續航700公里。豐田還通過創新設計和制造工藝大幅降低了成本,并豪言“百萬公里免大修”。
盡管豐田拿出了十足的誠意,意圖降低氫燃料電池的經濟應用門檻,加速其商業化落地,但其氫能源之路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這也是豐田急于發出警告,并將中國企業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原因。
當前,氫燃料電池產業正經歷嚴峻考驗。多家燃料電池車企宣布破產,相關企業生存艱難,全球氫能投資也呈現收緊趨勢。國際背景也不容樂觀。美國對氫能源項目的資金支持面臨削減,日本氫能源公路建設和補貼計劃進展緩慢,歐盟到2030年的可再生氫生產和進口目標也被認為不切實際。
在氫能源領域,一些知名企業如普拉格能源、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和燃料電池能源公司均虧損嚴重,生存前景堪憂。同時,整車企業如挪威的TECO 2030、法國的Hopium和美國氫卡明星企業尼古拉也相繼破產。就連奔馳、寶馬、通用等傳統巨頭也因各種原因停止了氫能源車的研發項目。
豐田目前成為氫能路線上唯一生存狀況良好的玩家。然而,氫能源生態建設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在行業對氫能源前景普遍悲觀的背景下,僅靠豐田一己之力難以推動氫能普及。中國電動車領域的遙遙領先得益于供應鏈優勢和政策優勢,這兩點在氫能源路線上同樣適用。中國憑借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有望迅速在氫能源領域形成領先優勢。
盡管中國在車載儲氫系統技術和產業化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存在差距,但參考電動化的發展模式,中國有望憑借成本和政策優勢,在氫能源領域迅速崛起。正如山形充正所言,中國的氫能源價格遠低于日本,部分成本優勢得益于在鋼鐵生產過程中作為副產品生產的氫能源。面對這樣的形勢,即便豐田手握眾多優勢,也可能面臨嚴峻挑戰。因此,豐田作為當前氫能源領域的領頭羊,正急于采取行動,以避免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