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管理領域,一個普遍共識是,企業應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個體,以免個人的局限或爭議影響到整個企業的健康發展。然而,知名企業家董明珠近期的一些言論,卻再次將她與格力電器緊密綁定在一起,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董明珠近期公開表示,她不會使用海歸人才,而是堅持在國內高校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這一言論迅速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強烈反響。著名媒體人胡錫進批評董明珠越線,認為她的言論是對海歸群體的不公,要求她為此道歉。同時,新京報也指出,董明珠的“海歸言論”暴露了其用人觀念的落后,與一家明星企業應有的開放視野和格局不符。
作為格力電器的掌舵人,董明珠的這番言論無疑給格力電器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侃見財經等媒體認為,董明珠作為千億級別上市公司的領導者,其言論不僅關乎個人形象,更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表現。因此,為了消除這一負面影響,董明珠應考慮公開道歉。
事實上,董明珠的出格言論并非首次。此前,在談及新能源車時,她曾直言不諱地提到小米汽車的事故,并對比格力在北京運行的車輛從未發生火災事故,以此彰顯格力的實力和技術。這番言論很快將董明珠和小米同時推上了熱搜,再次引發了關于她言論尺度的討論。
在互聯網時代,流量是一把雙刃劍。董明珠作為一位網紅企業家,她的言論和行為往往能迅速引發關注,但也可能因此帶來負面影響。侃見財經指出,董明珠關于其他企業的評論并不妥當,這種看似心直口快的評價,對個人和企業而言都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然而,盡管董明珠的言論時常引發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在格力電器的領導地位依然穩固。4月22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董明珠以超過33億股的同意票數、超100%的高贊成票率當選為公司第十三屆董事會董事長,開啟了其執掌格力的第五個三年任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董明珠卸任了總裁一職,由張偉接任,這一人事變動透露出格力接班人選已經明朗。
回顧董明珠在格力的歲月,她無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在她的領導下,格力電器營收從百億突破至兩千億元,成為國內白電企業的龍頭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格力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盡管董明珠也適時地開啟了線下渠道的改革,甚至親自帶貨直播,但格力依舊沒能完全擺脫空調占比過大以及線上渠道偏弱等問題。
去年年底,董明珠決定將一些格力專賣店改名或升級為“董明珠健康家”,這一舉措同樣引發了市場的熱議。盡管董明珠對此表示樂觀,但市場對此的反應卻褒貶不一。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董明珠健康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格力的市場關注度。
從最新的財報來看,格力電器的表現略顯疲軟。2024年營收同比下降7.26%,雖然凈利潤同比增長10.91%,但與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相比,格力的多元化進程依然處于劣勢地位。財報顯示,消費電器仍占據了格力總營收的78.54%,空調業務依然是其營收的絕對大頭。
面對這一挑戰,格力電器需要更年輕的管理隊伍和更新的思維方式來應對未來市場的挑戰。董明珠已經完成了她的使命,而格力也需要新的領導者來引領企業走向更加多元化的未來。在這個關鍵時刻,格力能否成功轉型,實現更加穩健的增長,將備受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