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智能駕駛先鋒企業文遠知行,近期正面臨來自中國工信部新規定的嚴峻考驗。這項新規,于2025年4月16日正式發布,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標志著智能駕駛領域正式邁入強監管的新紀元。
新規的核心之一,在于對智能駕駛宣傳用語的嚴格規范。企業不得再使用“自動駕駛”、“高階智駕”等表述,統一改為“組合輔助駕駛”,意味著過去文遠知行等企業在宣傳其Robotaxi業務時強調的“無人駕駛”概念,需進行重大調整。這一變化不僅關乎市場營銷策略,更是對小米汽車智能駕駛事故后監管態度的積極響應。
新規的影響遠不止于此。文遠知行的股價已跌至每股6.70美元,較IPO時的15.86美元發行價大幅縮水。根據新規,車企需對組合駕駛輔助系統(CDAS)進行全面測試,包括功能、場景、人機交互和耐久性等多個方面,特別是在極端天氣下的系統穩定性驗證。對專注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文遠知行來說,這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構建高精度測試體系,雖能提升技術可靠性,但無疑將增加成本。
新規還要求車企在2026年1月1日前,確保數據安全措施符合《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等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涵蓋外部連接安全、通信安全、軟件升級安全等方面。文遠知行已與國際巨頭優步合作,海外業務擴展同樣面臨數據合規挑戰,新規或將推動其在數據安全上的進一步投入。
同時,車企還需補充40條與CDAS和OTA相關的技術參數,并納入準入管理,這將增加研發和合規成本。文遠知行需調整現有技術文檔和生產流程,以滿足新的準入要求。新規還為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的事故責任劃分奠定了基礎,文遠知行作為L4級技術企業,需構建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以應對潛在的法律責任認定。
文遠知行的財務狀況同樣令人擔憂。根據其2024年度財報,全年凈虧損達到25.168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29.13%,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后凈虧損也擴大了59.84%。與此同時,總營收同比下降10.13%,服務收入顯著下滑,主要依靠的軟件收入模式受到沖擊。盡管產品收入有所增長,但不足以彌補服務收入的下降。運營費用激增,研發費用高企,占全年營收的三倍之多,資金壓力凸顯。
面對新規和財務困境,文遠知行并未停止前進的步伐。2025年初,該企業獲得法國純無人駕駛公開道路測試和運營牌照,成為全球首個同時擁有中國、阿聯酋、新加坡、法國、美國五國自動駕駛牌照的科技公司。文遠知行與英偉達、東風股份等企業的深度合作,將助力其應對高標準的技術挑戰。
在中國,已有20個城市允許自動駕駛出租車試運行,北京等主要城市或將在2025年開放更多道路。文遠知行與廣汽、宇通等車企的合作項目有望受益于試點擴展。盡管面臨短期挑戰,但市場普遍認為,新規將加速行業整合,為技術領先的頭部企業創造更大發展空間。文遠知行能否在安全合規與技術創新間找到平衡,利用政策支持擴大商業化落地,將成為其能否成功應對考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