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酸鋰期貨市場風云突變,價格一路走低,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4月25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LC2507報收于68180元/噸,標志著其正式跌破7萬元/噸的重要心理關口。這一趨勢始于4月21日,當日碳酸鋰期貨價格便已跌至6.9萬元/噸,并在接下來的四個交易日中持續刷新年內新低。
此番鋰價下跌的背后,多重因素交織。首先,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監管規定成為了一顆重磅炸彈。新規明確要求新能源汽車電池必須確保安全,不得起火。這一規定使得行業對鋰需求的前景產生了謹慎情緒,特別是在固態電池尚未大規模應用之前,車企可能會減少鋰的用量。例如,寧德時代推出的鈉離子電池,便是為了應對這一監管趨勢,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對鋰資源的總體需求或將顯著減少。
市場的反應迅速而直接,碳酸鋰期貨價格在新規出臺后遭遇了明顯沖擊。自4月8日至4月25日的短短兩周內,碳酸鋰期貨僅在一天中以陽線收盤,其余時間均以陰線告終。這一輪下跌不僅讓碳酸鋰價格失守7萬元/噸的關鍵位置,更在趨勢上確認了其進一步走弱的態勢。
除了監管新規的影響外,成本與售價倒掛也是鋰價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Mysteel的數據,4月23日,鋰輝石精礦6%遠期現貨CIF均價為790美元/噸。按此價格計算,碳酸鋰的成本在每噸70000元至71000元之間。然而,同期電池級碳酸鋰的市場均價僅為69600元/噸,成本與售價之間的倒掛現象十分明顯。
國泰君安分析指出,鋰鹽市場供大于求是導致冶煉環節利潤被嚴重擠壓的根本原因。3月至4月期間,碳酸鋰行業庫存持續增加,從10.8萬噸攀升至13.2萬噸,供大于求的量也擴大至11731噸。同時,加工環節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鋰輝石精礦轉化為碳酸鋰的加工費用從25000元/噸下滑至22000元/噸。
自2025年初以來,鋰行業便陷入了成本與售價倒掛的困境。碳酸鋰價格從年內高點78000元/噸一路下滑至不足70000元/噸,累計跌幅達到12%;而同期鋰輝石精礦價格僅從845美元/噸小幅回落至807美元/噸,跌幅不足4%。這種價格走勢的背離,加劇了中游冶煉企業的經營壓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鋰礦價格的下行節奏明顯加快,與鋰鹽價格的同步性也有所提高。4月以來,鋰礦價格降幅達到5.8%,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則下跌了5.4%。這種同步下行一方面反映了鋰鹽行業基本面壓力加劇、碳酸鋰加速探底的現實;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情緒正在由中游逐步傳導至上游,礦端供給壓力開始顯現。
盡管鋰礦企業面臨諸多挑戰,但部分企業的業績也透露出一些積極信號。例如,天齊鋰業在一季度業績預告中表示,預計盈利8200萬至1.23億元,成功扭轉了去年同期虧損38.97億元的局面。這主要得益于鋰礦定價周期的縮短,以及鋰礦與鋰鹽價格錯位帶來的成本倒掛問題的緩解。
碳酸鋰期貨市場的低迷表現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新能源汽車監管新規的出臺、成本與售價的倒掛、供需錯配等因素共同推動了鋰價的下跌。盡管部分鋰礦企業業績有所好轉,但整體來看,鋰行業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未來一段時間內,鋰價可能會在低位徘徊,甚至存在進一步探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