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畔,陽光灑在天津港的碼頭上,映照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色彩鮮明的軌道上,自動化設備有序運行;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ART)在碼頭與堆場之間靈活穿梭,整個作業流程在無人化模式下高效推進。這座全球首個“智慧零碳”集裝箱碼頭,正以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自2019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以來,僅用1年9個月便建成投產,創造了同等規模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的“中國速度”。作為天津首個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它不僅展現了中國在港口建設領域的卓越能力,更成為全球智慧港口建設的標桿。
碼頭的“智慧大腦”——智控中心,是整個作業流程的核心。通過5G網絡,智控中心匯聚了所有生產要素的信息,工作人員可以遠程調度,實現全流程自動作業。其核心科技“智能水平運輸系統”,借助5G、AI等前沿技術,實時交互全生產要素信息,并依托精密算法生成最優裝卸方案,指揮各類設備高效協同。這一系統使作業效率較傳統碼頭提升了約20%,集裝箱的吊運、轉運都精準無誤。
在碼頭的“智慧雙腳”——ART的配合下,整個作業流程更加流暢。ART由天津港自主研發,能夠自主認路、靈活避障,甚至完成精準超車。據金岸重工工程技術部副總經理范櫸華介紹,ART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系統,搭載3D雷達與高精度攝像頭,實現360°無死角環境感知,實時捕捉周邊動態數據。通過融合衛星導航等技術,即便在港口信號遮擋場景下,也能精準對接作業需求。“動態決策規劃系統如同行駛指揮官,通過時空一致性算法動態調整軌跡,讓自主變道、超車成為現實。”范櫸華說。
自2021年正式推向市場以來,ART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累計銷量已達272臺,服務國內外近20家終端用戶。2025年,ART迎來銷售高峰,全年售出101臺,并成功走出國門,標志著“國產智造”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這一成績不僅體現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的實力,也為全球智慧港口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綠色發展方面,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同樣走在前列。碼頭共有五臺風機以及1.6萬平方米光伏板,年發電量約5863萬千瓦時,實現了100%使用電能、電能100%為綠電、綠電100%自產自足。這一綠色能源體系不僅減少了碳排放,也為碼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京津冀及“三北”地區的海上門戶,天津港在國家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今年1—9月,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85億噸,同比增長1.6%;集裝箱吞吐量1892萬標箱,同比增長3.2%。這些數據不僅體現了天津港的樞紐作用,也彰顯了其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