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一家新興車企正以驚人的速度改寫行業格局。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小米汽車超級工廠內,隨著第50萬輛整車順利下線,這家成立不足兩年的企業創造了全球新能源車企最快達成50萬輛量產的紀錄。從2024年首款車型SU7發布到完成這一里程碑,僅用時602天,較行業平均周期縮短近半。

企業掌舵人雷軍在生產線旁宣布,這一突破性進展標志著小米汽車已構建起覆蓋研發、制造、銷售、交付及服務的全鏈條體系能力。市場數據印證了這一判斷:截至今年10月,SU7車型穩居國內中大型轎車銷量榜首,另一款車型YU7更連續三個月蟬聯中大型SUV銷量冠軍,其中10月單月銷量躍居全品類SUV榜首。這種市場表現直接反映在交付數據上——僅今年第三季度就完成超10萬輛交付,同比激增173.4%,前三季度累計交付量突破26萬輛。
生產端的智能化改造為產能躍升提供關鍵支撐。這座占地72萬平方米的超級工廠,通過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系統實現每76秒下線一輛整車的高效節奏。最新財報顯示,其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在第三季度首次實現季度盈利,當季收入達283億元。更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已將2025年交付目標鎖定在40萬輛以上,較當前產能再提升30%。
產業輻射效應同樣顯著。作為京津冀智能制造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小米汽車已帶動超過300家零部件供應商協同發展。從電池模組到智能駕駛系統,從輕量化材料到精密制造設備,一條涵蓋核心零部件、智能裝備、工業軟件的完整產業鏈正在形成。這種集群效應不僅提升了區域產業競爭力,更推動多家配套企業進入行業頭部陣營。

在交付節奏方面,企業正保持強勁勢頭。繼9月、10月連續突破4萬輛交付大關后,本周即將提前完成35萬輛年度目標。這種"小米速度"的背后,是每天20小時滿負荷運轉的生產線,是覆蓋全國29個城市的交付中心網絡,更是超過200家銷售門店構建的服務體系。隨著產能持續爬坡,這家年輕車企正在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長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