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光通信領域迎來重要突破——亨通光電攜手中國移動網絡事業部、山東移動,共同打造的S+C+L波段超低損大有效面積多芯光纖項目在青島成功落地。這條全長37.8公里的市到縣骨干線路,從膠州延伸至紅島數據中心,沿途設置16個熔接點,標志著全球首條覆蓋“三波段”的超低損多芯光纖正式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作為項目核心支撐,亨通光電提供了包含4根多芯光纖的定制化光纜。每根光纖在直徑125μm的包層中集成4個獨立纖芯,通過精準調控纖芯半徑、折射率分布、溝道結構及芯間距四大核心參數,實現了截止波長、傳輸損耗、有效面積與纖芯串擾四項關鍵指標的協同優化。這一創新設計攻克了多芯光纖性能難以平衡的技術瓶頸,將芯間串擾壓制至-45dB/100km以下,滿足弱耦合傳輸的嚴苛要求。
該光纖在保持110μm2大有效面積的同時,將截止波長下移至1400nm,形成覆蓋S(1460-1530nm)、C(1530-1565nm)、L(1565-1625nm)三波段的傳輸窗口,并可向下兼容E波段。通過將C/L波段的超低損特性擴展至S波段,光纖在1550nm波長處的衰減低至0.156dB/km,1460-1625nm范圍內損耗均低于0.186dB/km,刷新了多芯光纖的損耗紀錄。這種“頻帶擴容”能力為T比特級超大容量傳輸、通密一體量子通信等前沿應用提供了帶寬保障。
依托三波段超低損特性與4芯集成設計,新型光纖的單纖傳輸容量較傳統光纖提升五倍以上。這一突破直接回應了未來光網絡對“超大容量、超高密度”的迫切需求,為智算中心互聯、海底光纜升級、單波T比特級骨干網等關鍵場景提供了技術演進方向。在實際部署中,該光纖可支撐城域智算中心實現毫秒級全光接入,確保中心間無損互聯的穩定性,為5-10年內的光網絡容量升級提供了創新光層解決方案。
此次試點項目不僅為中國移動構建下一代超高速智算互聯網絡奠定了基礎,更通過驗證S+C+L多波段超800G技術的可行性,為全球運營商應對數據流量爆發式增長提供了實踐路徑。隨著AI訓練、智算互聯等業務對帶寬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傳統單模光纖的容量已接近物理極限。亨通多芯光纖通過提升纖芯集成度與可用帶寬,構建起智算中心與城市間的高速“信息動脈”,其高密度、大帶寬特性為AI算力集群的規模化擴展與協同運作提供了可持續的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