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馬自達近日以一場全球車趨勢發布活動,向市場傳遞出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轉型信號。這家曾以傳統合資身份立足中國市場的車企,如今正以“馬自達全球新能源基地”的新定位,開啟面向全球市場的征程。其首款出口歐洲的車型MAZDA-6e已實現萬輛級交付,定價達4萬歐元,較國內市場高出三倍;而即將于2026年登陸歐洲的EZ-60,則被視為其全球化戰略的又一關鍵落子。

EZ-60的推出,標志著長安馬自達在產品策略上的根本性轉變。過去被詬病“配置吝嗇”的馬自達,此次在EZ-60上實現了“滿配”突破:11.99萬至16.09萬元的售價區間內,搭載了行業首發的4納米車規級芯片、26.45英寸5K一體式大屏、全球首款100英寸裸眼3D HUD,以及全系標配的零重力座椅。這種對標自主品牌的配置力度,使其成為新能源SUV市場中性價比的標桿之一。
配置升級的背后,是長安馬自達對供應鏈體系的深度重構。與寶鋼聯合開發的1500兆帕冷沖壓鋼、2000兆帕熱沖壓鋼,首次應用于EZ-60車身,使整車高強鋼占比達86.5%。這一數據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直接體現在安全性能上——9月,EZ-60在“勇士之路”丙察察完成行業首個“整車碰撞/翻滾/浸水”連環挑戰,獲中汽中心“TOP Safety”頂級安全認證。長安馬自達銷售分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吳旭曦強調:“安全是馬自達的DNA,所有駕乘愉悅都以此為前提。”
電池領域同樣體現著合資品牌的嚴苛標準。EZ-60采用中創新航供應的電池,15分鐘即可完成30%至80%的快充,性能躋身行業第一梯隊。但更關鍵的是品控環節:馬自達曾派遣日本專家團隊赴供應商工廠,以“評選諾貝爾衛生獎”的嚴謹態度檢查生產流程,甚至有白發專家趴地檢查地面清潔度。這種“近乎偏執”的品質管控,確保了電池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

長安馬自達的轉型,本質上是合資模式的一次范式革新。長安與馬自達的雙向賦能,疊加寶鋼、中創新航、梧桐車聯等頂級供應商的協同創新,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朋友圈”。這種模式不僅體現在技術合作上——例如與寶鋼共同開發新型鋼材——更貫穿于研發、生產、品控的全流程。據內部人士透露,EZ-60量產過程中曾因供應商零部件質量問題導致產能延遲,但長安馬自達堅持“寧可等待也不妥協”的原則,最終確保產品達標。
數據印證著這種堅持的價值:EZ-60的研發橫跨全球多地,累計投入超百億元,900輛樣車完成900多萬公里測試,覆蓋數個國家,測試投入達行業平均水平的數倍。吳旭曦認為,這種“慢工出細活”的研發哲學,正是合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不盲目追逐熱點,所有技術路線都基于對全球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
當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從小米汽車的爆款與爭議,到消費者對電池安全、車規級芯片可靠性的關注升級,市場正在從“規模競爭”轉向“品質與信任競爭”。長安馬自達的轉型,恰逢其時地回應了這種需求:EZ-60不僅樹立了新能源全球車的安全新標準,更通過“中國智造反哺全球”的路徑,為合資品牌在新時代的生存提供了新范本。這場發布,或許會成為市場重新認知合資新能源價值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