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各大科技公司紛紛推出新動作。阿里推出的千問App成為行業焦點,這款應用背后依托的是其基礎模型Qwen,該模型此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展現出強大實力。
Qwen在全球開源模型中占據著極高的市場份額,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攀升。在模型競技場中,Qwen3的性能排名全球第三,僅次于幾款頂尖閉源模型。這一成績讓美國AI專家都感到驚訝,甚至有人調侃硅谷是否建立在Qwen之上,還發明了“Qwen Panic”一詞,來形容美國AI行業面臨的壓力——Qwen既開源又好用,而美國閉源模型價格高昂,開源模型又難以與之抗衡。
此前,Qwen的主要應用場景集中在B端,與企業項目深度對接,在行業內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然而,在C端市場,阿里一直較為低調,沒有大規模推廣相關產品,導致普通用戶對其了解有限。此次將通義改名為千問App,標志著阿里正式進軍C端市場,試圖在這一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為了深入了解千問App的實際表現,記者進行了親身體驗。打開應用后,首頁設計簡潔,僅有一個對話框、功能選擇區域以及幾個推薦問題,沒有多余的繁雜信息。用戶點擊上方小箭頭,還能免費切換至千問目前最強的模型Qwen3-Max。
在寫作能力測試中,記者以魯迅的文風要求千問描述AI幻覺問題。千問的回答頗具魯迅風格,結尾處對大眾的呼吁,讓人聯想到《熱風》中“擺脫冷氣”的經典語句:“要破除這迷障,唯有靠自己的雙眼去看,雙足去走,心底的‘熱’去照亮。至于那鐵屋子里的怪物,且由它自說自話罷——待到眾人皆識其真面目時,它的幻象,也不過是一聲‘呵呵’后的煙云罷了。”相比之下,Gemini的回答則更具攻擊性,將AI和人類都批判了一番:“我看,這‘AI幻覺’,不過是又一種‘精神勝利法’。明明是自己造的‘泥偶’,卻反過來要聽它的‘神諭’,還要‘戰戰兢兢’,唯恐不‘智能’。可笑,可嘆。”兩個回答各有亮點,難分高下。
千問App還有一個貼心的小功能。當用戶點擊回答下方的“重做”按鈕時,與其他應用直接重新生成內容不同,千問會彈出幾個選項,猜測用戶的需求,無需用戶再次打字描述,使用起來十分便捷。
在知識問答方面,千問的表現同樣出色。記者提出了一個關于《三國殺》的謎題:“為什么女性和呂布殺董卓的時候,董卓都要出兩張閃?”GPT-5.1的回答令人失望,稱這是無稽之談。而千問則自動聯網搜索參考資料,不僅給出了詳細解答,還制作了表格,清晰明了。
千問的多模態能力也不容小覷。記者上傳了一張畫質模糊的練習題圖片,千問迅速準確地完成了所有題目。而Gemini表示看不太清,ChatGPT則開始即興創作詩歌。在圖像處理方面,記者上傳了一張小黃人手辦照片,要求讓它看起來更開心,千問生成的圖片中,小黃人露出了大門牙,表情十分歡樂。不僅如此,千問還能讓生成的圖片動起來,讓小黃人跳一段舞。
阿里選擇此時進軍C端市場,并非偶然。在B端市場,Qwen已經取得了顯著優勢,積累了大量用戶和良好口碑。此時拓展C端業務,有望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年初,許多AI應用通過標注“接入DeepSeek”來吸引用戶,阿里也希望千問App能成為新的流量入口。
隨著AI競爭進入新階段,各大公司不再單純比拼模型的智能程度,而是將重點轉向生態建設的速度。阿里擁有獨特的優勢,其業務涵蓋云基礎設施(阿里云)、基礎模型(Qwen)、消費者應用(淘寶、支付寶、釘釘)以及電商、物流、金融、地圖、支付等多個領域。這種全家桶式的生態布局,為千問App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使其更有可能成為一個連接各類服務的綜合性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