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盛行的時代,信息傳播往往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一兩句被截取的言論,脫離原有語境后,極易在網絡算法的推動下,朝著負面方向迅速發酵。小米創始人雷軍就遭遇了這樣的狀況,他在短視頻中“一輛車,好看是第一位的”“車的輪轂最難設計”等話語被反復剪輯傳播,給人一種小米不重視安全與技術的錯覺。
然而,只要看過2024年4月雷軍接受知名媒體人李翔的訪談原文,或者對小米造車有過基本關注,就能發現這種攻擊毫無根據。那些惡意剪輯的短視頻,刻意忽略了關鍵的時間線以及發言的完整性。
在2024年4月的訪談之前,雷軍和小米汽車官方就多次強調安全的重要性。2023年12月28日,雷軍在微博介紹,小米汽車采用最嚴苛的安全標準設計,車身采用鋼鋁混合車身,高強鋼和鋁占比超90%,高強鋼最高強度達2000MPa,整車扭轉剛度達到51000Nm/deg。同一天,他還提到電池是電動車最核心且最貴的部件,小米采用了最嚴苛的安全標準。2024年1月3日,雷軍表示小米汽車安全高于一切,有被動安全、主動安全、電池安全、隱私安全四重保障。1月4日,他又強調安全無小事,小米汽車按最嚴苛的三大標準設計,包括C - NCAP 2024版、E - NCAP 2023版、C - IASI2023版的五星或3G +優秀安全標準。這些言論至今仍留在雷軍的微博里,可見在小米SU7發布前,雷軍就持續在公開渠道強調小米對安全的理解、重視以及產品研發標準,安全始終是小米造車的底層邏輯基礎。
對于雷軍說“好看是第一位”,需要回到當時的訪談場景。在那場訪談中,李翔詢問SU7設計有爭議,設計時的考量是什么。雷軍回答是在安全這個大前提下,思考小米要造一輛什么樣的車來打動目標用戶。他表示產品定義第一條就是顏值是王道,車好看是第一位的,所以產品規格第一條就是要做好看。同時,小米過去因追求性能和發燒,成為直男品牌,用戶多為男性,這次要讓一半女生喜歡,所以要做女生喜歡的車。在安全和質量基礎上,“好看”是小米SU7打動女性用戶、打破直男刻板印象的關鍵,事實也證明SU7女車主訂單比例遠超預期。
雷軍說“輪轂最難設計”同樣被嚴重曲解。說輪轂難設計,并非指其技術難度超過電驅、電池包、芯片等,雷軍作為工程師和產品經理,所說的難是美學平衡的難。輪轂如同汽車的“鞋子”,其設計要在美感、結構強度、輕量化、風阻系數之間找到完美平衡點,要撐起整臺車的側面姿態,與車身線條呼應,這體現了小米汽車團隊在設計細節上的執著。
在訪談中,雷軍還分享了小米造車的諸多思考。他提到起初不想造車,公司內部兩次討論造車都被他否決,還禁止公司討論。后來有董事提議做車并組班子調研三個月,調研后發現手機與汽車行業融合,不得不干。但干又面臨能否贏的挑戰,他用終局思維思考,認為智能電動汽車會贏家通吃,全球可能只有5到8家能存活,小米要活下去可能需要花100億美金,最終董事會同意投650億人民幣。接手造車后壓力巨大,他認識到小米作為10年歷史的公司積累不夠,不能一上來就想掀桌子,而是要先做一輛好車,上牌桌,守正出奇,尊重汽車工業規律,先把汽車工業這套學明白,再談創新。
對于第一輛車選擇轎車,雷軍表示從技術上講做轎車難,轎車要低趴、運動且風阻小,但電池包又貴又大,而他性格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從最難的事情做起,從核心技術做起。同時,SUV領域競爭激烈,難以差異化,所以采取對角線戰略。他還提到做車與做手機不同,手機主要通過模式、用戶體驗、應用層創新,而汽車是長跑,要先夯實基礎,踏踏實實練羅漢拳,贏在未來。
在品牌形象方面,雷軍表示不想被神化為營銷之神,認為產品與營銷是一體兩面,都需要對用戶群有洞察能力。他希望小米成為全球新一代技術引領者,因為做國民品牌難以承受天文數字的研發成本,必須在高端上突破。他渴望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做點不一樣、有趣的事情,獎勵自己人生的成就與付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