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技術革新,蘋果與安卓陣營在全面屏設計上展開激烈角逐。據科技博主最新披露,蘋果計劃在2026年發布的iPhone 18 Pro系列上首次縮小靈動島面積,而2027年問世的二十周年紀念版iPhone或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形態——通過將Face ID組件與前置攝像頭完全集成于屏幕下方,徹底消除正面開孔。
這項技術突破并非空穴來風。供應鏈消息顯示,蘋果已為屏下生物識別系統申請多項專利,其中一項關鍵技術通過優化屏幕子像素排列,在特定區域移除部分像素點,使紅外光能夠穿透屏幕實現人臉識別。這種設計既保持了顯示完整性,又解決了傳統結構光模組與屏幕疊加導致的透光率問題,為全面屏實現鋪平道路。
安卓陣營在此領域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努比亞旗下紅魔11 Pro系列與Z80 Ultra機型率先采用納米級高透材料與獨立像素驅動技術,通過提升屏幕透光率實現前置攝像頭完美隱藏。以Z80 Ultra為例,其屏下攝像區域在常規使用場景下完全不可見,僅在強光直射或特定角度下隱約可見像素結構差異,這種技術成熟度已接近商用標準。
蘋果若要實現同等效果面臨更大挑戰。相較于安卓機型僅需處理前置攝像頭,iPhone的Face ID系統包含點陣投影器、紅外攝像頭等多個精密組件,對屏幕透光率和組件微型化要求更高。行業分析師指出,蘋果可能采用分階段策略:先通過縮小靈動島面積驗證技術可行性,再逐步將生物識別模塊遷移至屏下,最終達成顯示效果與功能完整性的平衡。
技術競賽背后是消費市場的強烈需求。調研機構數據顯示,超過73%的智能手機用戶將“正面無開孔”列為理想機型核心特征,這一需求在高端市場尤為突出。隨著供應鏈技術成熟,屏下攝像頭成本已下降40%,為廠商大規模應用創造條件。可以預見,未來兩年全面屏技術將成為旗艦機型競爭的關鍵賽道,而蘋果與安卓陣營的技術路線差異,或將重新定義智能手機交互體驗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