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個雙11購物節落下帷幕時,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彌漫的氣息與往昔截然不同。當最終數據定格,這里不再充斥著焦慮與守成,而是躍動著久違的進攻性活力。淘天集團最新披露的戰報顯示,2025年天貓雙11實現四年來最佳增長,近600個品牌成交額突破億元大關,34091個品牌實現同比翻倍增長,其中18048個品牌增長超3倍,13081個品牌增長超5倍,各項指標均超越去年同期水平。
這場被業界視為"關鍵戰役"的購物節,恰逢蔣凡執掌阿里電商事業群滿周年。2024年11月,這位曾主導淘寶移動端轉型的技術派管理者臨危受命,接手被集團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直言"落后"的電商業務。彼時擺在他面前的,是流量紅利消退背景下互聯網巨頭的集體困境——如何突破增長天花板成為行業共同命題。
上任首月,蔣凡便啟動了組織架構的深度整合。他將拆分僅一年的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閑魚等業務重新聚合,構建起覆蓋全球市場的超級電商單元。這種"聚力打法"很快顯現成效,2025年3月京東外賣入場引發的即時零售大戰中,阿里選擇差異化路徑:將餓了么全面融入淘寶生態,打造"淘寶閃購"新物種。
這場戰略轉型堪稱精密布局。今年4月,原淘寶"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餓了么不僅提供商品供給與配送支持,其技術中臺也深度賦能新平臺。升級后的閃購直接占據淘寶App首頁黃金入口,與電商主站形成流量互補。6月,阿里進一步將飛豬、餓了么納入電商事業群,完成大消費生態的關鍵拼圖。7月啟動的500億平臺券發放計劃,配合全新大會員體系打通吃喝玩樂全場景,標志著阿里正式從電商向生活服務平臺躍遷。
數據驗證了戰略的正確性。淘寶閃購上線僅6天訂單量突破千萬,日訂單峰值在8月達到1.2億單,月度交易用戶突破3億。這種爆發式增長直接改寫了即時零售格局:雙11前夕,37000個品牌、40萬家門店接入閃購系統,實現線上線下庫存實時共享。華為3000家門店、壹玖壹玖2000家酒水門店、巴拉巴拉600家直營店的接入,讓"遠場電商"與"近場零售"的邊界徹底模糊。
新生態帶來的增長紅利在雙11集中爆發。大促首日,接入閃購的3C數碼、個護、服飾等行業成交額同比增長超290%。更值得關注的是拉新效果:截至11月5日,閃購帶來的新用戶在雙11期間產生的電商訂單超過1億單,近2萬個餐飲品牌和863個非餐品牌成交額翻倍。飛豬平臺成交額同比增超30%,天貓品牌即時零售日均訂單較9月增長198%,形成多業務協同增長的良性循環。
蔣凡的回歸被內部視為"二次創業"的起點。這位39歲的技術管理者擁有獨特的履歷:從谷歌中國工程師到"友盟"創始人,2013年帶著被收購的公司加入阿里后,他主導了淘寶移動化轉型,孵化出淘寶直播這一現象級產品,2019年成為阿里最年輕合伙人。盡管曾因個人風波短暫調任海外,但其掌舵的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仍保持高速增長,2023、2024財年營收分別增長13%和46%,這為他重返權力中心鋪就道路。
在阿里內部,蔣凡以數據驅動的管理風格著稱。技術團隊透露,他要求業務需求必須附帶明確的數據支撐,甚至會從不同維度提出數據驗證需求。這種務實作風體現在戰略執行層面:2025年春節高管會上,他將"增長"定為電商事業群核心目標,隨后閃購業務帶動淘寶8月日活增長20%,用戶活躍天數顯著提升。財報顯示,2026財年首季中國電商客戶管理收入達892.52億元,同比增長10%。
權力格局的變化折射出戰略轉型的深度。今年6月公布的阿里合伙人名單中,9位元老退出,蔣凡不僅保留合伙人身份,更首次進入5人組成的合伙人委員會,與馬云、蔡崇信等核心決策層共商大計。與之同步的是,阿里電商從"分散防御"轉向"一體化協同",構建起包含遠場電商、近場零售、本地生活的立體消費平臺。這種轉變在雙11期間得到充分驗證:當淘寶閃購用外賣高頻場景激活電商主站,當3億用戶通過一個APP滿足從日用品到旅游服務的全需求,馬云多年前提出的"新零售"構想,正在蔣凡手中演化出新的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