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商為防止新車設計提前泄露,不斷升級偽裝手段。從早期的膠帶、紙板覆蓋,到如今復雜的多層貼膜與仿制燈組,這項“隱身技術”已演變成一門精密的藝術。而在新車研發初期,未定型的原型車常采用“Mule”測試車形式——將未來底盤與動力系統套入現有車型外殼,以隱藏真實身份。多數廠商選擇自家車型作為偽裝載體,但半個世紀前,保時捷卻以一種大膽的方式打破了這一慣例。

1970年代,保時捷首款前置發動機跑車924進入研發階段。由于此前沒有同類產品可供偽裝,工程師們直接購買了兩臺競品車型:一臺BMW 2002和一臺第一代Opel Manta,將它們改造成內部代號EA425的測試車。從外觀看,這些“德系小車”與普通版本無異,但底盤下隱藏的卻是保時捷未來跑車的核心架構。這種“借殼測試”的策略,成功讓外界誤以為保時捷仍在專注后置發動機車型,而第一臺前置發動機跑車的秘密研發正悄然進行。
1976年,真正的924正式亮相。作為914的繼任者,這款車實際是大眾與奧迪零件的“拼裝產物”:其早期搭載的2.0升水冷四缸發動機來自奧迪100,生產則由奧迪負責在Neckarsulm工廠完成。項目最初由大眾發起,計劃推出一款新車型,但隨著大眾轉向基于高爾夫平臺的前驅Scirocco,保時捷接手并將其轉化為品牌入門跑車。直到十年后推出的924 S版本,才換裝了保時捷自產的2.5升四缸發動機。

這種“借殼偽裝”的策略并非保時捷獨創。近年來,法拉利被拍到用Maserati Levante的外殼測試首款電動車,甚至加裝了夸張的“假四出排氣”以混淆視聽;其他廠商也曾將兩廂車加高偽裝成SUV進行路試。保時捷至今仍沿用類似手法:例如用貼紙模擬舊款燈組、將原型車整體噴黑、疊加多層同色貼膜,甚至在早期Taycan測試車上安裝排氣管,使其外觀酷似燃油版Panamera。
汽車諜照文化的歷史遠比想象中悠久。1950年代,德國記者Heinz-Ulrich Wieselmann和Werner Oswald在《Auto, Motor und Sport》雜志上首次刊登未發布車型的照片,引發了車廠與媒體之間的“偽裝拉鋸戰”。為防止設計泄露,制造商不斷升級偽裝技術,而記者們則試圖通過各種手段捕捉新車細節。這種博弈持續至今,推動著偽裝藝術與諜照文化的共同進化。
保時捷50年前用BMW 2002偽裝924的案例,展現了車企在保密方面的創造力。通過讓測試車看起來像普通競品,他們成功掩蓋了品牌歷史上首款前置發動機跑車的研發軌跡。這場“偽裝游戲”不僅是對技術的考驗,更是對想象力的挑戰——正如那臺“假2002”所證明的,有時候最普通的外觀下,可能隱藏著最顛覆性的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