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舉辦的第三屆新能源汽車電安全大會上,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正式發布最新一批通過NESTA六維電安全認證的車型名單。此次共有問界M7增程版、理想i8、小米YU7等7款車型獲得認證,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邁入新階段。自2025年起,該檢驗中心已累計開展300余項電安全工程評價項目,通過前置化風險管控機制,為消費者提供權威選車依據。

作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電安全技術驗證體系,NESTA構建了充電安全、電磁安全、功能安全、高壓安全、電池安全、消防安全六大評價維度。該體系基于用戶真實使用場景設計測試方案,自2024年4月首次應用以來,已成為行業衡量電安全性能的核心標準。以理想i8為例,其動力電池系統通過沖擊、刮底、涉水等極端工況測試,配合智能云端救援系統,在電池安全與消防安全維度表現突出。小米YU7作為小米汽車首款量產車型,其全系標配的電池熱失控防護技術,在高壓安全測試中實現零熱擴散記錄。
值得關注的是,C-GCAP中國汽車健康安全評價規程同步升級,將電安全納入五星評級核心指標。該規程要求車輛在充電安全、電磁輻射、功能可靠性等六大維度達到嚴苛標準,推動行業安全技術迭代。據測試數據顯示,通過雙重認證的車型在碰撞后電池包完整性保持率提升至98.7%,電磁輻射強度較國標降低42%。
面對技術發展趨勢,NESTA技術委員會宣布2026版驗證體系將實施重大革新。新標準將引入工況串行測試模式,整合5項驗證項目為11個必測項,并新增27個場景化可選測試。在充電安全領域,新增溫濕度動態調節測試,端子溫升閾值收緊至行業平均水平的60%;電磁安全維度增加5G高頻段干擾測試,覆蓋自動駕駛傳感器工作頻段;功能安全方面,將轉向制動系統整合為底盤域安全驗證,模擬120km/h高速緊急避障等極端場景。
行業專家指出,隨著固態電池、800V高壓平臺等技術的普及,電安全驗證標準需持續升級。數據顯示,2025年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率已較三年前下降76%,但用戶對充電安全、數據安全的關注度仍保持高位。此次體系升級將推動企業加大在熱失控預警、智能斷電、電磁屏蔽等領域的研發投入,預計到2026年,主流車型將標配毫秒級電池安全響應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