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以“一款匠心游戲的誕生”為主題的知乎線上圓桌活動進入第三季,吸引了大批游戲行業專家參與。圍繞后《黑神話:悟空》時代國產游戲的發展方向,討論聚焦獨立游戲創作、工業化進程及AI技術對游戲產業的影響等關鍵議題。
獨立游戲與3A大作的開發邏輯差異成為熱議焦點。有知乎用戶以《空洞騎士》《殺戮尖塔》等獨立游戲為例,指出這些作品在取得商業成功后仍持續更新內容,而部分3A游戲卻對設計缺陷鮮有改進。答主“過期酒精”通過分析現象級獨立游戲《小丑牌》的開發歷程,強調獨立游戲的核心驅動力源于創作者意志的延續。他提到,該游戲開發者LocalThunk在銷量突破500萬份后仍堅持深度創作,而非“敷衍更新”,這與依賴商業計劃與資源分配的3A工業化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面對Steam平臺日均上線51款新游戲的激烈競爭,獨立游戲生存困境引發討論。答主“夜神不說話”直言,若未充分認知獨立游戲開發的高風險性,則不應輕易涉足。這一觀點折射出當前獨立游戲創作者面臨的現實挑戰。
中國游戲工業化水平持續受到業界關注。答主“喵羽”認為,以《三角洲行動》為代表的產品已展現世界領先的工業化“峰值能力”。但也有從業者提出不同看法,答主“戚本剛”用“已進化到要去工業化”的調侃,指出國產游戲在突破工業化瓶頸后,需探索如何平衡成本控制與藝術表達的純粹性,這或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課題。
科技領域動態同樣牽動游戲行業神經。針對馬斯克宣稱2026年推出全AI生成游戲的計劃,答主“哈里叔叔”分析稱,若游戲僅追求玩法機制的創新組合,AI技術已能勝任;但若涉及個性化表達、多元觀點或藝術深度,AI仍存在顯著局限。這一觀點引發對技術邊界與創作本質的深入思考。
據悉,本次線上圓桌活動將持續至11月30日,期間將有更多游戲制作人加入討論,從不同維度剖析行業趨勢,共話“匠心游戲”的演進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