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深處,一場持續五年的“光明盛宴”正刷新人類對黑洞的認知。距離地球百億光年外,一個質量相當于5億個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將一顆質量為太陽30倍的恒星撕成碎片,迸發出的能量相當于10萬億個太陽同時燃燒,其亮度是此前天文觀測紀錄保持者“Scary Barbie”的30倍。這場被命名為J2245+3743的潮汐撕裂事件(TDE),自2018年起就持續吸引著全球科學家的目光。
這場宇宙級“煙花”的發現始于2018年。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的Zwicky瞬變設施(ZTF)在巡天過程中捕捉到某個遙遠星系核的異常光變。起初,這個亮度堪比1000億顆恒星同時爆發的天體,被誤認為可能是一次超新星爆炸。但五年間持續監測的數據顯示,其亮度曲線與超新星完全不同——它不僅沒有逐漸暗淡,反而在某些波段保持穩定輻射,這種特征與恒星被黑洞引力場撕裂時產生的物質吸積過程高度吻合。
2023年,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頂的W. M. Keck天文臺通過光譜分析證實了科學家的猜想。當質量達太陽30倍的恒星進入黑洞的洛希極限時,潮汐力將其拉長成細長的物質流,部分物質被黑洞吞噬,另一部分則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繞黑洞旋轉,形成吸積盤。這個過程中,物質間的劇烈摩擦產生極高溫度,釋放出包括X射線、紫外線和可見光在內的強烈輻射。研究團隊通過排除超新星、伽馬射線暴等其他可能性,最終確認這是人類觀測到的最極端潮汐撕裂事件。
該事件對黑洞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傳統理論認為,超大質量黑洞主要通過吸積周圍氣體云生長,但J2245+3743的觀測表明,吞噬恒星可能是黑洞快速獲取物質的重要途徑。更令人興奮的是,這類極端事件可能比預期更常見——ZTF項目七年來持續監測的夜空數據中,類似的光變特征可能隱藏著更多未被識別的TDE事件。
目前,科學家正在分析ZTF積累的千萬級天體光變數據,同時期待2025年啟用的Vera C. Rubin天文臺投入觀測。這個配備8.4米口徑望遠鏡和32億像素相機的設施,將每夜掃描整個南天球,其靈敏度足以捕捉到更遙遠、更微弱的潮汐撕裂事件。正如項目負責人Graham博士所言:“七年的持續監測讓我們建立起宇宙光變的‘記憶庫’,當某個區域突然變亮時,我們不僅能追溯過去發生了什么,更能預測物質被吞噬后的演化軌跡。”這場跨越百億光年的光明盛宴,正在改寫人類對宇宙極端能量的認知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