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小米YU7汽車的爭議事件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有車主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新提的車輛前備箱內發現一張標注為“維修工單”的紙張,而該車的車輛合格證開具日期為7月11日,工單日期卻顯示為7月14日,與車主提車日期完全一致。這一時間上的巧合,讓事件迅速成為輿論焦點。

據車主公開的聊天記錄顯示,其在發現問題后多次與銷售人員溝通,但問題始終未得到妥善解決。無奈之下,車主選擇通過網絡平臺向知名汽車博主陳震、孫少軍,以及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等公開求助,希望引起關注并推動問題解決。陳震在回應此事時表示,若情況屬實,需等待官方回應及解決方案,暫不發表個人看法。
隨著事件發酵,有網友提出另一種解釋:車主發現的并非“維修單”,而是汽車生產過程中的“返工單”。該網友稱,新車在下線前需經過人工檢測,若發現組裝瑕疵會進行返工處理,以確保符合出廠標準。這一說法試圖為事件提供行業背景支持,但未得到官方證實。

盡管有行業解釋,但車主的遭遇仍引發公眾對汽車生產流程的質疑。多數消費者表示,即使返工屬于正常生產環節,廠家也應在交付前徹底清理相關單據,避免引發誤解。更有車主提出疑問:為何同類問題未在其他品牌車輛中出現?此類操作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任?
目前,小米汽車方面尚未對此事作出正式回應。事件后續發展及官方處理態度,將成為影響品牌口碑的關鍵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