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jié)再度拉開帷幕,這個被稱為電商行業(yè)“春晚”的盛會,今年迎來了第十七個年頭。與往年相比,本年度雙十一呈現出諸多新變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長達一個月的購物周期,從國慶中秋無縫銜接至11月中旬,創(chuàng)下“史上最長”紀錄。
今年雙十一的啟動時間較往年有所提前。10月9日,抖音電商率先宣布啟動“抖音商城雙11好物節(jié)”,京東也在當晚8點開啟促銷活動,較去年提前5天。天貓則于10月15日開啟預售,整個購物節(jié)將持續(xù)至11月14日,為期37天。這種超長周期的安排,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充裕的選購時間,也為商家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銷售機會。
在促銷規(guī)則方面,各大電商平臺紛紛簡化玩法,摒棄了以往復雜的優(yōu)惠計算方式。京東主打“官方直降,低至一折”,消費者購買單件商品即可直接享受立減優(yōu)惠;淘寶推出官方立減玩法,無需湊單即可減免部分金額;抖音商城同步上線“立減折扣”與“一件直降”;小紅書則設定“立減15%及以上”的核心門檻。這種簡化趨勢反映出平臺對效率與消費者體驗的重視。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過去大促玩法過于復雜,不僅增加了商家的學習與執(zhí)行成本,也提高了消費者的參與門檻。如今,平臺通過優(yōu)化規(guī)則、簡化流程,形成了一種共識:越是簡單、普適的機制,越有利于提升交易效率。這種轉變也體現在競爭焦點的轉移上,從過去的“價格戰(zhàn)”轉向了“效率與體驗戰(zhàn)”。
幾年前的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常以“低價、便宜”為口號,爭搶“全網最低價”的標簽。然而,隨著直播帶貨的日常化以及短視頻平臺低價商品的普及,雙十一的“最低價”稀缺性被大大稀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也隨之降低。因此,今年各大平臺不約而同地將競爭核心轉向了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可靠的商品質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務。
即時零售的興起為今年雙十一增添了新的看點。此前在外賣領域激烈爭奪的即時零售戰(zhàn)場,如今已成為雙十一的核心亮點之一。“線上下單,門店發(fā)貨,小時級甚至分鐘級送達”的購物體驗正在重塑雙十一的消費模式。例如,京東將即時零售“京東秒送”納入促銷范圍,推出“秒送好物低至5折”等活動。阿里媽媽也宣布,今年將有數千家品牌入駐淘寶閃購,未來消費者在品牌旗艦店下單時,可以選擇快遞發(fā)貨或即時零售配送。
據天貓?zhí)峁┑臄祿@示,10月15日淘寶閃購上多個重點品類訂單量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其中咖啡訂單增長800%,超市便利訂單增長670%,飲品品類增長270%,3C個護服飾垂類百貨品類同比增長超290%。百聯(lián)咨詢創(chuàng)始人認為,即時零售重構了“近場+遠場”的經營場景,不僅讓用戶選擇配送的方式變多,還能分散備貨和發(fā)貨壓力至門店,減輕電商倉的負擔,同時帶動門店的經營業(yè)績。
值得注意的是,AI技術今年深入到了雙十一購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天貓宣布,今年將是首個AI全面落地的雙十一,AI將從流量分發(fā)、消費者體驗、電商經營等方面解決消費痛點。京東也表示,今年雙十一是AI、大模型、機器人等技術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屆,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優(yōu)質的體驗,同時助力品牌商家降本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