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5)》顯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正經歷爆發式增長。截至今年6月,該技術用戶規模已突破5.15億人,普及率達到36.5%,較去年同期實現顯著躍升。
用戶增長數據尤為亮眼。今年上半年新增用戶達2.66億人,半年增長率高達106.6%,相當于平均每天新增147萬用戶。這種爆發式增長背后,是技術成熟度與用戶體驗的雙重提升——國內大模型性能持續優化,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使得生成式AI從技術概念真正轉化為大眾可感知的生產力工具。
用戶結構呈現鮮明特征。40歲以下中青年群體占比達74.6%,成為絕對主力軍;同時,大專及以上高學歷用戶占比37.5%,顯示出技術早期采納者與知識密集型人群的高度重合。這種結構特點既反映了年輕群體對新技術的高接受度,也印證了生成式AI在知識服務、創意生產等領域的核心價值。
國產大模型已占據市場主導地位。調研顯示,超過90%的用戶優先選擇國產產品,這一數據折射出我國在AI基礎技術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從備案數據可見端倪:截至2025年8月,全國累計完成538款生成式AI服務備案,263款應用或功能完成登記,形成從基礎模型到垂直應用的完整生態鏈。
技術成熟度與市場接受度的良性互動正在形成。隨著備案制度完善和技術標準建立,生成式AI產品從"可用"向"好用"進化,用戶規模擴張與技術迭代形成正向循環。這種發展態勢不僅改變了信息生產方式,更在重塑數字經濟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