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行業一則關于特斯拉車型配置調整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據海外汽車專業媒體披露,特斯拉在最新版車主手冊中明確,Model 3標準版與Model Y標準版將不再配備傳統的物理胎壓監測(TPMS)傳感器,轉而采用依托車輛現有系統的間接監測方案。
這一技術變革的核心在于監測方式的轉變。傳統直接式TPMS通過在輪胎內部安裝專用傳感器,實時測量并傳輸胎壓數據至車載系統。而特斯拉新方案則通過復用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和電子穩定程序(ESP)的輪速傳感器,實現對胎壓狀態的間接監測。當某個輪胎因氣壓不足導致直徑減小時,其旋轉速度會明顯快于其他正常輪胎,系統通過捕捉這種轉速差異來判斷輪胎是否存在虧氣情況,并在必要時向駕駛員發出警報。
對于這項調整,用戶群體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部分車主認為,取消物理傳感器帶來了顯著便利。尤其在季節性輪胎更換場景中,車主無需為新輪轂額外購置TPMS傳感器,既簡化了操作流程,又降低了使用成本。對于頻繁更換輪胎的用戶群體而言,這種改變被視為一項貼心的優化措施。
然而,質疑聲同樣不容忽視。批評者指出,間接式監測系統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由于無法提供具體胎壓數值,該系統僅能在胎壓下降至引發明顯輪速變化時觸發警報。這意味著當系統發出提示時,輪胎可能已處于嚴重虧氣狀態。這種延遲預警不僅可能導致車輛能耗異常升高、輪胎非均勻磨損,更關鍵的是,可能無法及時發現因輕微虧氣引發的爆胎風險,從而埋下安全隱患。
從法規合規性角度分析,特斯拉的調整并未違反現行規定。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主要汽車市場,均要求車輛必須配備胎壓監測功能,但對具體實現技術未作強制限定。例如,美國相關法規僅規定系統需在胎壓下降25%時發出警告,而間接式監測方案在理論上能夠滿足這一最低標準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