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電車的車主們,誰還沒和動能回收較過一番勁呢?記得前兩年剛換上電車時,筆者滿心歡喜地把高回收模式當作“剎車平替”,結果在高架上跟車時,剛松開電門,后排朋友手中奶茶就潑出半杯,那場面至今想起仍覺尷尬。

動能回收,這個聽起來頗具科技感的功能,其實原理并不復雜。簡單來說,就是在車輛減速時,將原本會浪費掉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儲存起來,類似于油車的發動機制動,但更節能。不過,進入2025年,動能回收的使用可不能一味追求高回收模式,市區和高速的駕駛場景差異巨大,操作方式也截然不同。
在市區駕駛,高回收模式堪稱“省電神器”。早高峰時,道路擁堵不堪,車輛走走停停。此時開啟高回收,跟車時幾乎無需踩剎車,松開電門,車輛便緩緩減速,儀表盤上回充的電量數字跳動,讓人倍感安心。有位老司機曾分享,他開理想i8進市區,必調至最高回收檔,月底查看電耗,比平時低了不少,直言高回收是市區的“隱形省電鍵”。
不過,使用高回收模式也有“雷區”。有些車主喜歡“風琴腳”操作,即一踩一松電門,試圖通過頻繁回收來增加電量。殊不知,這種操作不僅無法有效省電,反而會因加速消耗更多電能,導致續航減少,還會讓車內乘客感到不適。筆者同事就曾因此吃過虧,續航沒增加多少,后排小孩卻暈車了。
當車輛駛上高速,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此時,應盡快將回收模式調至低檔。有次筆者開朋友的車去外地,忘了切換回收模式,在快車道上準備超車時松開電門,車輛突然頓挫,后方車輛險些追尾,驚出一身冷汗。高速上車速快,高回收模式的拖拽感明顯,不僅影響超車節奏,遇到突發情況時也難以精準控制車距。
在高速上,保持勻速行駛才是真正的省電秘訣。動能回收的本質是“回收浪費的能量”,而非創造能量。筆者曾嘗試在高速上開啟低回收模式進行定速巡航,跑了一百多公里后發現,電耗比開啟高回收模式時還要低,而且駕駛體驗更加舒適,沒有那種“被拽著走”的憋屈感。
不同車型的動能回收力度差異較大。有些車的高回收模式如同輕踩剎車,而有些則相對柔和。對于新手車主,建議先在空曠路段進行嘗試,熟悉車輛的回收特性后再根據實際需求調整模式。特別是在長下坡路段,無論是市區還是高速,都應開啟高回收模式,這樣既能省電,又能輔助控速,減少剎車磨損,提升行車安全。
動能回收功能雖好,但用對才是關鍵。有次筆者在市區辦事忘了充電,靠著高回收模式硬是撐到了充電站。若當時開啟的是低回收模式,恐怕就得叫拖車了。不過,在高速上行駛時,切勿為了那點回充的電量而忽視安全,畢竟,安全才是行車路上的首要準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