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vivo攜X300系列高調入場秋季高端手機市場,以“巨出片 出巨片”為口號,直面蘋果iPhone 17系列的強勢競爭,以及國內“華小v”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發布會后,vivo產品副總裁黃韜與X系列產品總經理韓伯嘯與媒體展開深度對話,揭示了X300系列背后的產品邏輯、vivo的競爭策略,以及其在高端市場持續突破的底氣。
面對蘋果iPhone 17系列的強勢表現,尤其是標準版銷量的暴增,黃韜坦言,安卓陣營換機流向蘋果的比例再次上升,這給vivo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他同時強調,vivo此次發布的X300系列以Pro產品為主,X300 Pro Mini對標iPhone 17 Pro,X300 Pro對標iPhone 17 Pro Max,在產品力上各有優勢,價格卻可能僅為蘋果的一半。這種“產品力絕對自信,品牌力逐步積累”的策略,體現了vivo在高端市場的長期主義心態。
當被問及“華小v”格局時,黃韜表示既激動又忐忑。他指出,在中國市場,高端突破每一步都異常艱難,而下滑卻可能迅速發生。作為連續四年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品牌,vivo深知市場競爭的復雜性,因此更加敬畏市場,將這種敬畏轉化為聚焦產品價值的動力。黃韜認為,高端市場需要vivo,正是因為它能提供別人無法替代的價值,尤其是影像能力。
影像,無疑是X300系列的核心亮點。vivo對影像的投入,已從單純的參數競爭,轉向對場景和體驗的深度重構。韓伯嘯解釋了X300 Pro主攝未沿用X200 Ultra 35mm焦段的原因:產品定位不同。Ultra定位為“能打電話的相機”,可以大膽追求極致影像;而Pro則需平衡影像效果與日常便攜性。這種定位差異,決定了兩者在硬件選擇上的不同。
在標準版上,vivo同樣展現了激進的產品定義。X300標準版配備了專業增距鏡,這一設計似乎與其“入門”定位不符。韓伯嘯表示,這是基于用戶洞察:許多用戶希望小尺寸手機也能擁有出色的影像能力,尤其是看演唱會等場景的需求。因此,X300標準版與Pro版并稱“蔡司2億影像大小王”,核心差異僅在于尺寸。
這種“不保留”的產品策略,也引發了“背刺”老用戶的爭議。黃韜坦言,這是內部多次討論后的糾結選擇。他解釋,vivo在高端市場仍是追趕者,與領導品牌有較大差距,因此每一代新品都需全力以赴。但同時,vivo也重視老用戶,承諾將投入更多資源,將新功能逐步下放到前兩代產品上。
vivo在影像技術上的深厚積累,構成了其難以被復制的核心競爭力。黃韜詳細闡述了vivo在算法、防抖、色彩等方面的長期投入。他強調,vivo的高像素核心算法基本不用通用方案,而是基于自身經驗和看法進行開發。這種從底層算法到硬件共研(如與三星聯合研發HPBlue傳感器)的全方位投入,為vivo影像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強大的影像力,離不開技術底座的支撐。vivo走出了一條“自研是根,共研是葉”的獨特道路。在與聯發科的深度合作中,vivo獨家實現了天璣平臺的LHDC無損音頻,展現了其在芯片定義層面的深入參與。黃韜表示,vivo是“全球天璣陣營的帶頭者”,主動推動平臺能力的落地,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體驗需求。
自研芯片V系列,則是vivo滿足差異化需求、實現平臺無法企及功能的關鍵。黃韜透露,未來的自研芯片方案已籌備兩年,即將落地。他明確表示,vivo的自研邏輯是以用戶滿意度為導向,而非單純追求技術參數領先。這種理念,讓vivo的自研之路走得更加扎實。
從與arm的底層合作,到與蔡司、索尼、三星的行業龍頭共研,再到藍圖芯片的自研,vivo的“藍科技”體系正構建一個開放、融合、以用戶為原點的技術生態。這種生態,為vivo在高端市場的持續突破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
在專訪的后半程,話題轉向了vivo的未來圖景。黃韜透露,vivo曾深度探索過超薄產品形態,但最終因難以提供完整的用戶體驗而舍棄,尤其是影像方面的體驗。這再次印證了vivo“體驗優先”的產品哲學。對于配件生態,黃韜表示,公司已成立獨立事業部,負責周邊產品的開發,并制定了長期提升規劃。在折疊屏領域,vivo依然選擇穩健,優先解決基礎體驗和可靠性問題,暗示下一代Fold 6可能在影像和性能上有較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