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近日發布了《上海市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6—2027年)》,為智能終端產業未來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該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終端產業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大關,同時打造3家以上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消費級終端品牌,并培育2家領軍企業。在具體目標上,方案設定了實現人工智能計算機、人工智能手機、人工智能新終端各千萬臺規模的“三個一千萬”目標。
在核心產品打造方面,方案特別強調了人工智能計算機的發展。計劃通過培育領軍品牌、建設年產千萬臺產能的生產基地,以及推動傳統計算機產能向人工智能計算機全面轉型,使人工智能計算機成為融合端側大模型、分布式算力調度、多模態人機協作的下一代智能生產力中樞。同時,方案還提出構建“端—邊—云”協同的智能算力網絡,以提升終端承載能力。
智能算力終端規模的擴大也是方案的重點之一。方案指出,將加快邊緣智算一體機終端的布局,開發支持大模型輕量化的推理一體機產品,并提供即插即用的人工智能邊端解決方案,以加速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賦能。方案還計劃打造智算服務器終端產業集群,提升萬卡集群系統調優能力,并集聚國內智算服務器整機優質企業,實現百億級規模。
在機器人終端能力方面,方案提出了打造具備高情商、高智商和技能的人形機器人產品的目標。支持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量產制造,并推進端側芯片、靈巧手、電池等核心零部件的產業化突破。同時,方案還強調了工業機器人整零協同的重要性,聚焦關鍵零部件和高端整機等薄弱環節,以補全產業鏈短板。方案還鼓勵機器人終端產品向消費級市場滲透,打造陪伴機器人、家庭機器人等消費級產品。
衛星互聯網終端產品的培育也是方案的一部分。圍繞低軌衛星星座的部署和應用落地需求,方案將持續探索和開拓業務場景,構建覆蓋海洋、航空、應急等領域的終端體系。同時,方案還計劃建設衛星終端智能產線,打造衛星終端上海品牌,并加快形成十萬級衛星終端整機生產規模能力和出貨規模。
在終端關鍵技術筑基方面,方案提出了多項具體舉措。包括加強端側人工智能芯片布局,覆蓋X86、ARM、RISC-V等三大技術路線;提升端側模型性能,支持智能終端用大模型發展;推動軟硬件協同創新,加強硬件與軟件的協同調優;強化智能模組能力,打通多源信號并建立統一的智能傳感器數據融合框架;以及促進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發展。
方案還強調了產業生態環境優化的重要性。提出通過產業轉型基金、先導基金等相關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上海市終端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同時,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母基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和專業機構參與智能終端產業的投融資。方案還鼓勵金融機構加強智能終端融資需求的保障,并發揮國有企業作用,支持各類企業積極參與智能終端產業的發展。
在產業集聚效應方面,方案明確提出要深化市區協同,加快浦東新區、松江區、青浦區、臨港新片區等智能終端重點區域的發展。圍繞智能終端上下游產業鏈,打造產業集聚區,加速匯聚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和創新企業,形成規模效應,帶動全市智能終端產業規模的突破。











